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病 毒 性 猪 病 的 控 制 与 治 疗(1)


常见猪病控制和治疗

发生猪病后要及时确诊,并迅速隔离和消毒。对危害性大的疫病如口蹄疫等,应采取封锁、扑杀并紧急疫苗接种;对病猪要合理治疗,死淘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猪瘟

病原是猪瘟病毒,有高度传染性。

症状:

急性败血型:体温升高至40.5-42℃,且稽留不退,精神沉郁、不吃食、不饮水,怕冷,眼结膜潮红,粪便干而臭,3-4天后转为腹泻。口粘膜和眼结膜有小出血点,耳尖、腹下、四肢内侧皮肤有出血斑和紫斑,体表淋巴结肿大,少数猪高烧,出现神经症状,病程为1-3周,病的后期常继发细菌感染,特别以肺炎和坏死性肠炎为多见。

慢性温和型(非典型):主发生长猪,潜伏期长,病猪体温时升时降,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病猪的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经常发生坏死,病程较长,可超过1个月。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猪瘟,发病后主要控制继发感染。

1.对病猪和可疑病猪应立即隔离或扑杀,尽早注射抗猪瘟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康复后再接种猪瘟兔化弱毒苗;对同群猪要固定专人就地观察和护理,严禁扩散或转移;

2.对假定健康猪紧急接种猪瘟兔化弱毒苗;

3.采用大剂量猪瘟疫苗(10-20头份或更大剂量)对可疑病猪接种,有一定疗效;

4.对猪舍环境及用具进行紧急消毒,消毒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草木灰水或漂白粉液。

(二)猪伪狂犬病

由疱诊病毒引起,流行于冬季,主要侵害5-20日龄的仔猪。

症状:新生仔猪,可在产后2-3日龄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出现颤抖、运动失调、下痢、呕吐。后期表现为前肢张开或四肢强直,后躯发软、麻痹、呈犬座姿势。经两天后倒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4月龄以上猪,体温可升高至41-42℃,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流鼻涕、咳嗽、精神不好。带仔母猪感染,发病突然,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大减,时有呕吐,间有运动不调。怀孕母猪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呕吐、发热、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

防治:本病为病毒病,无特效药,主要是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发病后采取的措施为:

1.对病猪及抗体阳性猪及时扑杀、销毁和消毒;

2.为保护小猪,发病场可在紧急情况下给仔猪注射本场大猪痊愈血清;

3.对健康猪群紧急接种疫苗。

(三)猪乙型脑炎

本病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是人畜共患病,多数认为是由蚊虫传播病毒引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夏末秋初多发。

症状:妊娠母猪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临近产期早产的胎儿,虽是活的,但因极度衰弱而死亡;按预产期分娩的仔猪中,既有死胎和木乃伊,也有活的正常仔猪,但生后不久便出现全身痉挛抽搐,口吐白沫,倒地不起,很快死亡。母猪产前的症状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好卧嗜睡,渴欲增加,尿黄粪干,产后有的胎衣不下,从阴道流出红白粘液。剖解,死胎皮下呈弥漫性水肿,全身肌肉如“熟肉”,胸腹腔积液,肾与心外膜出血尤为明显。

防治:

1.对该病的防治,要定期驱蚊、虱等体外昆虫和寄生虫,切断传播媒介;

2.母猪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3.将流产或死产胎儿烧毁或深埋。

(四)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兰耳病PRRS)

病原是单股RNA病毒,是一种带荚膜的球形动脉病毒,呼吸道是主要感染途径,其中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

症状:妊娠母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咳嗽,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等,部分母猪产后无乳,胎衣停滞。仔猪,体温可升到40℃以上,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废绝,前期腹泻,逐渐消瘦,后期脱水便秘,被毛粗乱,后肢常呈交叉状站立不稳,耳尖发绀变兰,漫及全耳,腹部、大腿内侧皮下充血,呈深红色,直至体温下降,衰竭死亡;病变最常见的是心包积黄色液体,心包膜可见小出血点,肾周围脂肪、皮下、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防治:

1.注意引种安全,不从疫区购猪;

2.无特效药物,如发病只能用氯霉素、四环素、安苄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地塞米松等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疗程4-6天,以减少死亡;也可配合中药治疗,配方为:党参40g,白芍40g,赤芍40g,茯苓40g,车前草40g,矮茶40g,木槿皮40g,山渣30g,硼砂30g,马鞭草30g,青蒿25g,杏仁20g,甘草20g,水煎服,一日两次,连服3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病毒 猪瘟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