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羊病防治

羊肠毒血症的防治


春末夏初昼夜温差大,极易发生羊肠毒血症。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羊只表现不安,有腹痛症状,肚胀,离群呆立,独自奔跑或卧下。病羊在临死前步态不稳,心跳加快,呼吸增数,全身肌肉颤抖,磨牙,侧身倒地,四肢痉挛,左右翻滚,头颈向后弯曲,鼻流白沫,肛门排出黄褐色或白红色水样粪便。病羊一般体温不高,急性病例从发病到死亡仅1~4小时,无抢救时间。病情缓慢的病例,可延至12小时或2~3天死亡。 

  病理变化:胸、腹腔和心包常有积液,心脏扩张,心肌松软,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比较特征而有鉴别意义的是肠道和肾的变化,肠道黏膜充血、出血,严重的整个肠段、肠壁呈血红色,有的还有溃疡,肾脏软化如泥样,稍加触压即朽烂。 

  治疗方法:发病缓慢的,用长效磺胺嘧啶钠、生理盐水输液,但液速要慢,口服磺胺嘧啶片,肌肉注射青霉素,3~4日病羊逐渐康复。本病重在预防,羊舍应建在高燥的地方,避免过多喂精料、多汁饲料。每日在饲料中加入每公斤体重120毫克的金霉素,连续数日,采取上述措施后,再进行疫苗注射,一般情况下疫情能得到解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磺胺嘧啶钠 羊肠毒血症 软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