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饲养管理

羊的主要传染病——羊坏死杆菌病及防治



坏死杆菌病是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粘膜的坏死,有时在其他脏器上形成转移性坏死灶。

【病原】

病原为坏死梭杆菌。坏死梭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严格大厌氧的细菌,分类上属拟杆菌科、梭形杆菌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小者呈球杆状,大者为长丝状,且多见于病灶及幼龄培养物中,染色时因着色不匀,犹如串珠状。本菌地鞭毛,无芽胞,也不产生荚膜。该菌至少可产生两种毒素,其外毒素皮下注射(兔)可引起组织水肿,静脉注射则数小时内死亡;内毒素皮下或皮内注射可致组织坏死。
坏死梭杆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对热及常用消毒剂敏感,但在污染的土壤中能长时间存活。本菌对4%的醋酸敏感。

【诊断要点】

根据浒情况和临床症状,基本上可以确诊。
流行特点 坏死梭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动物的粪便、死水坑、沼泽和土壤中均有存在,通过操作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多见于低洼潮湿地区和多雨季节,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
临床症状 绵羊患坏死杆菌病多于山羊,常侵害蹄部,引起腐蹄病。初呈跛行,多为一肢患病,蹄间隙、蹄和蹄冠开始红肿、热痛,而后溃烂,挤压肿烂部有发臭的脓样液体流出。随病变发展,可波及到腱、韧带和关节,有时蹄匣脱落。绵羊羔可发生唇疮,在鼻、唇、眼部甚至口腔发生结节和水泡,随后成棕色痂块。轻症病例,能很快恢复,重症病例若治疗不及时,往往由于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而死亡。
实验诊断 从病羊的病灶与健康组织的交界处采取病料涂片,用稀释石炭酸复红或碱性美蓝加温染色、镜检,发现着色不匀,犹如串珠状细长丝状菌即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分离培养及动物试验确诊。

【防治措施】

对羊腐蹄病的治疗,首先要清除坏死组织,用食醋、3%来苏儿或1%高锰酸钾溶液脚浴,然后用抗生素软膏涂抹,为防止硬物刺激,可将患部用绷带包扎。当发生转移性病灶时,应进行全身治疗,以注射磺胺嘧啶或土霉素效果最好,连用5日,并配合应用强心和解毒药,可促进康复,提高治愈率。

预防应加强管理,保持羊圈干燥,避免发生外伤,如发生外伤,应及时涂擦碘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坏死 毒素 绵羊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