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饲养管理

羊沙门氏菌病



  羊沙门氏菌病 (Ovine salmonellosis)主要由鼠伤寒沙门氏菌、羊流产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引起羊的一种传染病。以羊发生下痢,孕羊流产为特征。

[病  原] 本病的病原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的畜禽均可感染。主要以消化道感染为主,交配和其他途径也能感染;各种不良因素君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症  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依动物的年龄、应激因子和侵入途径等而不同。
下痢型羔羊副伤寒 多见于15—20日龄的羔羊,病初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40℃,低头弓背,食欲减退或拒食。身体虚弱、憔悴,趴地不起,经1—5天内死亡。大多数病羔羊出现腹痛、腹泻,排除大量灰黄色糊状粪便,迅速出现脱水症状,眼球下陷,体力减弱,有的病羔羊出现呼吸促迫,流出黏液性鼻液,咳嗽等症状。
流产型副伤寒 流产多见于妊娠的最后两个月。病羊在流产前体温升高到40—41℃,厌食,精神沉郁,部分羊有腹泻症状,阴道有分泌物流出。病羊产下的活羔羊比较衰弱,不吃奶,并可有腹泻,一般于1—7天内死亡。病羊伴发肠炎、胃肠炎和败血症。

[病理变化]
下痢型羊可见病羊消瘦。真胃和肠道空虚,黏膜充血,内溶物稀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脏充血,肾脏皮质部与心内外膜有小出血点。
流产型羊出现死产或初产羔羊几天内死亡,呈现败血症病变。组织水肿、充血,肝脾肿大,有灰色坏死灶。胎盘水肿出血。母羊有急性子宫炎,流产或产死胎的子宫肿胀,有坏死组织、渗出物和滞留的胎盘。

[诊  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实验室诊断。

[防  治]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工作,消除传染源。
用土霉素或新霉素,羔羊每天30—50mg/Kg体重分三次内服;成年羊每天两次10—30mg/Kg体重肌肉或静脉注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羔羊 坏死 病原 潜伏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