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提高奶牛繁殖的八项配套措施


    1.缩短产犊间隔 
  由于母牛的妊娠期相对稳定在280天左右,所以决定母牛产犊间隔的长短就是产后配妊期的长短。因此,产后发情期及情期受胎率则可以看作是决定母牛产犊间隔长短的两个条件。缩短产犊间隔不仅可以提高繁殖率,而且可以提高产奶量。在母牛分娩后一定时间进行药物处理,促进生殖机能恢复,缩短产后发情期,产后适时配种,在配种后早期进行妊娠诊断,及时诱导空怀牛发情等,是缩短产犊间隔的重要措施。 
  2.加强围产管理 
  针对分娩后母牛食欲恢复迟于泌乳高峰期所产生的体况下降现象,建议对围产期母牛采用“引导法”饲养。注意体况调节,稳定饲草、饲料的供应,避免突然更换饲料,致使母牛因不适应高能量饲料而发生腹泻。从母牛干奶的最后2周开始,直到产犊后达到泌乳高峰期为止,每日除给足量的优质粗饲料外,按比例逐渐增加精料量。 
  3.保持适量运动 
  对于集约化饲养的奶牛,适量运动可以提高牛的体质、促进牛的新陈代谢,有助于增强卵巢等生殖系统的活力。建议在运动场内,每日人为驱赶2次,每次20分钟,使其适当运动,这样有利于防止产科疾病的发生,提高繁殖机能。 
  4.产科疾病治疗 
  (1)子宫内投药:对于患有子宫内膜炎而发情周期正常的奶牛,采取子宫内给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表明,在发情期间向子宫内注射药物效果好。对于卡他性子宫内膜炎的患牛,可在发情时,子宫内直接注入“宫得康”1-2支,2天后再注射1次可治愈;对于阴道流有脓样物的奶牛,先用生理盐水加5支“露它净”进行子宫注入,将积脓排出后,再向子宫内注入“宫得康”1-2支,隔2天再注射1次可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较严重的子宫内膜炎患牛,可用生理盐水50-100毫升加青霉素(80万单位/支)2支和链霉素(100万单位/支)3支,混合均匀1次注入子宫,待下一个情期输精时,会收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2)肌肉注射药物:在子宫注药后,可同时肌肉注射催产素或氯前列烯醇,这样可提高子宫兴奋性,加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起到了促进药物吸收作用。同时有助于迅速排出子宫积脓、污物,使子宫得到净化。 
  5.加强产后护理 
  母牛分娩后,通过母牛的内源性激素,有自然修复子宫功能的作用,但分娩前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的变化及相对比例失调,会使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降低,使子宫肌收缩机能变弱导致难产,从而延长子宫的恢复期。根据以上原因,在产犊1周后,向子宫内注入含“露它净”5支的生理盐水500毫升,灌注后,轻轻按摩促使子宫恶露随冲洗液排出,隔3天再冲洗1次。在注药的同时肌肉注射催产素以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加速恶露的排出。为避免子宫炎的发生,在恶露排净后,向子宫内注入“宫得康”,隔3-5天再用生理盐水冲洗1次,达到完全净化的目的,此时子宫已基本恢复原状。为了避免持久黄体的发生,建议在产后18-21天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2支,以加强子宫及卵巢的活力,促使其尽快发情。 
  6.药物辅助受精 
  如果卵泡在精子到达输卵管12小时后尚未破裂排卵,则卵子不能受精。为了提高卵子受精率,可利用药物促使其排卵,保证输精后在有效时间内精子与卵子相遇。 
  (1)在输精后,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使卵泡迅速成熟并排卵,提高卵细胞受精的机会。 
  (2)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利用促排卵类药物可加速卵泡成熟破裂排卵,以防止由于内源性激素不足使卵泡发育中途闭锁的现象发生。 
  (3)对于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的育成牛,在输精后4-6小时,用少量生理盐水加入2支青霉素(80万单位/支)和3支链霉素(10万单位/支)均匀混和后注入子宫,可提高受胎率。 
  (4)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一般情况下,牛胚胎发育到5-12天时死亡率最高,这与牛体内缺少硒、维生素E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建议在母牛输精当天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30-50毫升,以避免妊娠母牛早期胚胎死亡,提高受胎率。 
  7.激素诱导发情 
  缩短乏情期是确保适宜产犊间隔,提高年平均受胎率的重要措施。为了促使母牛在产后60天内发情,建议采用生殖激素诱导发情的方法。在母牛产后30-40天内,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周后,注射氯前列烯醇,对由于卵巢静止等原因造成的产后乏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牛 间隔 饲料 奶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