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规模化肉牛场防疫规程(一)


本规程适用于中小型(3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和规模化肉牛场的疾病防疫工作。

一总则

(一)规模化肉牛场防疫体系的建立,应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肉牛生产的规律,全面系统的对牛群实行保健和疫病管理。这一体系主要包括隔离、消毒、驱虫灭鼠、免疫接种、药物预防、诊断检疫、疾病治疗和疫情扑灭等。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提高牛群整体健康水平,防止外来疫病传入牛群,控制、净化、消灭牛群中已有的疫病。

(三)规模化肉牛场的防疫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牛群抗病力,降低传染病的危害。

(四)建立健全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依据肉牛不同生理阶段的特点,制订兽医保健防疫计划。

(五)实行“全进全出”的肉牛育肥制度,使牛舍彻底空栏、清洗、消毒、确保生产的计划性和连续性。

(六)当发现新的传染病以及口蹄疫、炭疽等急性传染病时,应立即对该牛群进行封锁,或将其扑杀、焚烧和深埋,对全场栏舍实施强化消毒,对假定健康牛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禁止牛群调动并将疫情及时上报主管行政部门。

二细则

(一)隔离

将牛群控制在有利于防疫和生产管理的范围内进行饲养。

(二)场址的选择

地势高燥,供电有保证和交通方便,背风向阳,利于排污和污水净化,便于设防的地区;同时远离其他动物饲养场及其畜产品加工厂,有相对安全的生物环境。

(三)场内布局

牛场按功能划分为三个区: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生活区建在生产区的上风口,管理区在生活区的下风口。生产区内不同年龄牛应分开饲养,相邻的牛舍保持一定距离。

(四)隔离设施

场区外围应根据具体条件使用隔离网、隔离墙、防疫沟等,建立隔离带;生产区只设立一个供生产人员及车辆出入的大门,一个专供装卸牛的装牛台,引进牛的隔离检疫舍;在生产区下风口设立病牛隔离治疗舍,尸体剖检及处理设施等。

(五)全进全出生产系统

在生产线的各主要环节上,分批次安排牛的生产,全进全出,每批牛在生产上拉开距离,以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牛群中连续感染、交叉感染。

(六)隔离制度

为了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应做到以下几点:本场工作人员、车辆出入的管理要求;外来车辆、人员进入场的隔离要求;场内牛群流动、牛出人生产区的要求;生产区内人员流动,工具使用的要求;粪便的管理;场内禁养其他动物,携带动物、动物产品进场的要求;患病牛和新购入牛的隔离要求等。

(七)消毒

1消毒分类

(1)预防性消毒(日常消毒)是根据生产的需要采用各种消毒方法在生产区和牛群中进行消毒。主要包括定期对栏舍、道路、牛群的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药等;人员、车辆出人栏舍、生产区的消毒等;饲料、饮水乃至空气的消毒;医疗器械如体温计、注射器等的消毒。
(2)随时消毒(及时消毒)牛群中个别牛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立即对其在栏舍进行局部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牛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
(3)终末消毒(大消毒)采用多种消毒方法对全场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理与消毒,主要用以全进全出系统中空栏后或烈性传染病流行初期以及疫病平息后准备解除封锁前均应进行大消毒。

2常用消毒方法

(1)物理消毒法主要包括机械清扫刷洗、高压水冲洗、通风换气、高温高热(灼烧、煮沸、烘烤、焚烧等)和干燥、光照(日光、紫外线照射等)。
(2)化学消毒法采用化学消毒剂杀灭病原是消毒常用方法之一。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考虑病原体对消毒剂的抵抗力,消毒剂的杀菌谱、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消毒对象及环境温度等。
(3)生物学消毒法对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粪便、污水、垃圾及杂草等利用生物发酵热能杀灭病原体,有条件的可将固液体分开,固体为高效有机肥,液体用于渔业养殖,同时在牛场内适度种植花草树术,美化环境。

3消毒设施和设备

消毒设施主要包括生产区大门的大型消毒池、牛舍出人口的小型消毒池、人员进人生产区的更衣消毒室及消毒通道、消毒处理病死牛的尸体坑、粪污发酵场、发酵池等。常用消毒设备有喷雾器、高压清洗机、高压灭菌容器、煮沸消毒器、火焰消毒器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疫病 消毒剂 发酵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