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河南省奶牛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2.2 奶牛球虫种类

    椭圆艾美耳球虫(E.ellipsoidalis),奥博艾美耳球虫(E.aubumesis),亚球形艾美耳球虫(E.subsperica),怀俄明艾美耳球虫(E.wyomingensis),伊利诺斯艾美耳球虫(E.illinoisensis),加拿大艾美耳球虫(K.canadensis),曼德拉艾美耳球虫(E.mundaragi),巴西艾美耳球虫(E.brasiliensis),邱氏艾美耳球虫(E.zuemii),阿拉巴艾美耳球虫(E.alabamensis),博姆本艾美耳球虫(E.bombayansis)等。

    2.3 奶牛球虫病防制

    各种品种的牛对球虫病都有易感性,2岁以内的犊牛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老龄牛多为带虫者。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球虫的发育和存活。冬季舍饲期间也可能发病。饲料、垫草和母牛乳房被粪便污染时,常引起犊牛感染。牛球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下段和整个大肠的上皮细胞内,在裂殖生殖阶段,使黏膜上皮大量遭受破坏;黏膜下层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并发生溃疡和出血。肠黏膜被大量破坏之后,造成了有利于肠道腐败细菌的生长繁殖的环境,其所生产毒素和肠道中的其它有毒物质被吸收后,引起全身性中毒,导致中枢神经和各个器官的机能失调。

    发病多为急性型,病期通常为10~15天,个别情况发病后1~2天内引起犊牛死亡。病初精神沉郁,被毛松乱,体温略高或正常,粪便稀,稍带血液,母牛产乳量减少。典型症状为排带血的稀粪,其中混有纤维性薄膜,有恶臭。后肢及尾部被稀粪污染。病之后期,粪便呈黑色,几乎全为血液,体温下降,在极度贫血和衰弱的情况下发生死亡。慢性型病牛一般在发病后3~5天逐渐好转,但下痢和贫血症状仍持续存在,病程数月,也有因高度贫血和消瘦而发生死亡的。

    3 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1996年开始对郑州地区7个奶牛场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7个奶牛场均有隐孢子虫感染,但感染率不尽相同。最低为16.67%,最高达52.4%。不同年龄的奶牛感染率亦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犊牛感染率为46.67%,育成牛感染率为42.1%,产奶牛感染率为36.1%,平均感染率达40%。犊牛的感染率明显高于育成牛、产奶牛。

    在压滴镜检中,其阳性牛的感染强度也不尽相同,每个视野10个以上卵囊的牛有6头,阳性牛占21.4%(6/28),其中1岁以下的有5头,其余阳性牛每个视野卵囊数均在5个以下。阳性牛每个视野的平均卵囊数以犊牛最高为8.43,其次为育成牛5.87,成年牛最低为3.61。

    为了进一步掌握奶牛场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资料,在1997年集中对某大型奶牛场进行调查,对184头不同年龄奶牛的粪样检查结果表明,该场总感染率为22.3%,其中犊牛的感染率最高为39.5%,其次青年牛20.5%,成年牛17.5%,育成牛最低为5.6%。

    该奶牛场隐孢子虫的感染强度测定:由于隐孢子虫卵囊比较小,无法测其克粪便卵囊数,因此检查10×100倍镜下每视野卵囊数,比较该数值大小来判定感染强度。经测定该奶牛场隐孢子虫的感染强度为每视野1~25之间,而且绝大多数(61.0%)在1~5之间,随感染强度的增大,感染的牛越来越少,但无论何种感染强度,阳性牛均未表现出临床症状。

    对该奶牛场34名一线职工(占职工总数的56.7%,其中6名女性)的便样检测结果表明,该奶牛场职工没有隐孢子虫感染。取样主要集中于一线职工,包括饲养员、挤奶工、兽医,这些人员与奶牛经常接触,感染机会最大。

    该奶牛场奶牛隐孢子虫种类的鉴定:作者对牛粪便中的新鲜卵囊进行了收集,并对其中100个卵囊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其结果为:卵囊呈椭圆形,壁光滑无色,无微孔和极粒,卵囊内有四个弯曲为香蕉状的裸露子孢子围绕着一个大的圆形残体,有的残体上可见折光性强的小颗粒,卵囊大小为6.3~9.27μm×5.25~7.35μm,平均大小为7.43μm×5.8μm,卵囊形状指数(长/宽)为1.0~1.6,平均为1.28。根据卵囊形态和量度以及阳性牛的临床表现,认为该奶牛场牛隐孢子虫为安氏隐孢子虫。

    PCR-RFLP,以及基于18SrRNA基因特异片段、18SrRNA基因、HSP70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种系发育结果也证实我省的奶牛隐孢子虫分离株为安氏隐孢子虫。

    2002年再次对河南省部分地区奶牛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共调查郑州、商丘和洛阳三个地区的5个奶牛场、2个专业村的582份粪样,查出阳性数64份,隐孢子虫总阳性率11%(64/582)。发现两种不同形态的卵囊,本实验从粪样中分离到的隐孢子虫卵囊有两种,均为卵囊壁薄、光滑,无微孔和极粒。卵囊内有4个子孢子和1个残体。其中一种经测量50个卵囊大小为:6.21~9.1μm×5.12~7.25μm,平均大小为7.25μm×6.33μm,卵囊形状指数(长/宽)为1.05~1.52,平均为1.22。另一种测50个卵囊平均大小为:2.82~4.36μm×2.82~3.85μm,平均3.32μm×3.16μm,形状指数1.05。根据卵囊形态和测量大小初步鉴定,前者为安氏隐孢子虫(C.andem);后者为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其中4个场、两个村的奶牛感染的是安氏隐孢子虫(C.aders),只有一个场的牛感染的是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且感染强度较小。犊牛感染率较育成牛、成年牛高。用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进行了对公犊牛的致病性研究,并观察了排卵囊规律。感染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卵囊的公犊牛潜隐期为7天,排卵囊高峰出现在第16天。高峰期持续5天,排卵囊持续期为10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奶牛场 肝片吸虫病 检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