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购买《养牛技术》VCD光盘,请到VCD商城
? 气肿疽是气肿疽梭菌引起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黄牛,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以败血症及深层肌肉发生气肿性坏疽为特征。1952年-1954年,湖南省部分地区曾发生本病,1955年起每年进行预防接种,至1974年疫情已被完全控制,2002年7月,湖南省湘南某村暴发本病,病死率达45.6%。?
1 发病情况 2002年7月20日至11月21日止,湖南省湘南某地全村9个组204头存栏黄牛发生流行病,死亡病牛93头,病死率45.6%。该病呈地方性流行,主要感染1~3岁龄黄牛,幼犊或3岁以上黄牛也有发病。?
2 临床症状 发病情况和症状一致而典型,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41~42℃,1~2天后一肢或两肢跛行,有时卧地不起。臀部和肩部肿胀,触诊松软有捻发音,严重者肿胀部皮肤坏疽,切开时流出红色泡沫样酸臭液体。眼结膜充血,口腔分泌物增多,流涎。粪便湿润,表面附有透明胶冻状物。?
3 病理剖检 剖检当日死亡的9例病牛,其中4例肩关节高度肿胀、充血、渗出,肌肉肿胀,触之有捻发音,皮下和肌肉间隙胶样浸润并有小气泡;5例臀部肌肉出血、水肿、变性、干燥、发黑,呈海绵状,有酸败气味;4例肺充血、水肿,气管内有泡沫状液体;心包积液,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肺表面有胶冻样附着;2例心、肺与胸壁纤维性粘连,肝、脾、肾轻度肿胀;?2例全身淋巴结瘀血、出血,血凝不良。
4 细菌学鉴定
(1)从上述病例中取4例有典型病变的肌肉与渗出液、肝、脾病料作触片或涂片,革兰氏染色和姬姆萨氏染色,镜检,发现单个或成对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菌体中央有卵圆形、横径大于菌体的芽孢而使菌体两端钝圆。
(2)取上述病料接种于葡萄糖鲜血琼脂和厌氧肝汤培养基,37℃厌氧培养,对有污染菌的培养物移植培养,获得纯培养物,在葡萄糖鲜血琼脂上24 h生长出圆形、扁平、中心隆起的钮扣状菌落,周围有微弱的溶血环,厌氧肝汤中培养?12~?24h培养基均匀混浊并产气,培养至48 h培养液转为清亮,管底有松散的白色沉淀。
(3)生化试验,分离菌株能分解葡萄糖、乳酸、果糖、蔗糖和麦芽糖,产酸产气,产生靛基质和H?2S,甲基红试验和乙酰基醇试验阴性。经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鉴定,获得的分离菌株为气肿疽梭菌。
?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细菌学检查,确诊本次暴发的黄牛疫病为气肿疽。
?
5 防制
(1)立即隔离病牛,病死牛和重病牛严禁剖检,尽快焚烧或深埋;被污染的场所、厩舍用200g/L漂白粉或30~50 ml/L福尔马林消毒;同群牛根据与病牛接触情况使用超免疫血清或抗生素预防,禁止易感动物流动和买卖。疫情扑灭后,对疫区内所有易感动物及时免疫接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n/3/2006-01-16/12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