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奶牛干奶期乳房炎的防治


推荐:购买《养牛技术》VCD光盘,请到VCD商城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类疾病,引起发病的原因很多,如机械、物理、化学及病原微生物(致病因子)。其中病原微生物侵入乳房是主要的致病因子,常引起乳腺实质和间质组织发生炎症,进而影响奶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干奶期发生乳房炎导致奶牛产后初乳期发生乳房炎,由此造成产后2-3个月内的泌乳高峰期奶牛泌奶性能得不到充分表现,严重时则使泌乳母牛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因此,奶牛干奶期乳房炎的防治应受到重视。

1.病因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由于妊娠后期的奶牛在停奶时未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奶牛干奶期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占泌乳期乳房炎发病率的53%,干奶期乳房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1.l 奶牛妊娠生理的影响

泌乳母牛妊娠后期乳腺机能发生变化,泌乳量降低,在分娩前乳腺细胞要进行正常的更新修复。停奶过程中,从停奶的第一天开始到产前这一期间,奶牛的生理机能和乳房的生理机能发生相应的一系列变化。由于正常的生理机能的改变而导致防疫机能下降。

1.2 人为因素的影响

通常妊娠母牛在产前60~75天开始停奶,停奶时由于人为地减少挤奶次数,限饲限饮,人工抑制奶牛泌乳,使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为增加乳房内压,抑制泌乳,乳房内留有剩余乳汁,病原体一旦侵入后拥有充足的营养,能迅速增殖致病。

1.3 奶牛乳房生理机能发生应激反应

停奶后干奶初期奶牛乳房出现轻微肿胀,温度升高,分娩前和分娩后乳房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等。

1.4 停奶初和分娩后乳成分的变化

干奶期的奶牛,特别是停奶初期和分娩后,奶牛分泌的乳汁数量少而浓稠难以挤尽。分娩前10天左右奶牛乳头开始变粗,松驰,防御能力下降,感病性增加。

1.5 环境卫生的影响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乳房具有抵御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干奶期由于奶牛生理机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牛体卫生及环境卫生条件不良则直接导致感染率增加。

1.6 饲养管理不当

奶牛营养供应不足或不平衡,则引起奶牛正常的生理机能发生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抗病力减弱。

2.防治方法

根据在干奶期开始和结束时奶牛乳房机能变化的特点,对种畜场的奶牛在干奶期采取了乳房炎防治措施。具体方法和措施如下:

2.1从停奶开始每天挤奶量在2-10kg的奶牛,在停奶前的最后3天内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隐性乳房炎检测为阴性的牛和阳性反应牛经治疗后转为阴性者,在最后一次挤奶后每个乳区用青霉素80万IU、链霉素50IU万加30ml灭菌蒸馏水稀释后经乳头注入乳池内,并轻揉乳房使药液分布均匀,向乳头管内挤入半支土霉素眼膏封住乳口。

在停奶后的10天内每天检查一次乳房是否有红、肿、热、痛及漏奶现象。若出现上述体征,可把乳汁再次挤尽,按第一次药物停奶方法进行第二次停奶。

2.2在干乳最后一次挤奶量在0.5-2kg的奶牛,经隐性乳房炎检测为阴性,在最后一次挤奶后每个乳区乳头管注入0.02%的新吉尔灭30ml,再挤入半支土霉素眼膏封住乳头。

2.3干乳的最后三天内每天挤奶量仅0.5kg以下的牛,每个乳区用1支土霉素眼膏挤入乳头管内封住乳头。

2.4 干乳后10天内乳房无红、肿、热、痛现象的奶牛,10天后转入专人管理的定额群饲养。按照干奶期奶牛饲养标准,根据生理机能需要设置饲料选配方案,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其次将产期奶牛集中并由专人饲养,这样可避免互相打斗或被其它牛顶伤,减少对乳房和胎儿的伤害。

通过采取干奶期乳房炎综合防治措施以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显著降低。奶牛分娩后初乳期乳房炎的发病率从没有采取干奶期防治措施前的53%下降为11%,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奶牛分娩后的个体产奶量明显增加,产乳高峰期没有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等,初生犊牛能及时吃到亲体的初乳,提高了犊牛的免疫功能,抗病能力增强,犊牛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成活率提高。



采编中心 文章来源于:《云南农业科技》 责任编辑:xjh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母牛 检测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