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奶牛环形泰勒氏焦虫病的诊疗


推荐:购买《养牛技术》VCD光盘,请到VCD商城

奶牛环形泰勒氏焦虫病(Theileria annulata)是一种有残缘璃眼蜱侵袭家畜,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性寄生虫病。七九年首次在齐市地区发生。当年死亡率为32.2%。进几年我们通过早期确诊全身综合治疗,治愈率提高到97.7%,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流行病学
  梅里斯区的奶牛多数以放牧为主。九八年在我区又发生了奶牛焦虫病,共发病84头,其中4-6月份发病9头,7-8月份发病75头,经过全身对症综合疗法,治愈82头,死亡2头。
2、临床症状
  轻症病例:体温稍高(平均39.77℃),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不同程度喘息流涎,可视粘膜潮红,体表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产奶牛泌乳量有所下降,心音亢进,呼吸音增强。
  重症病例:体温升高达40℃-42℃,呈积留热,精神不振,营养为渐进消瘦,走路摇摆无力,喜卧,食欲减退,反刍减弱,体表淋巴结肿大,可视粘膜初潮红稍黄染,后期苍白黄染,有的有出血斑点,呼吸浅表急促,鼻流浆液性鼻汁,口腔流涎,泌乳牛产乳量显著下降,乳质PH值下降。酒精凝乳反应“+”。
3、诊断
3.1 流行病学诊断:
  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6-8月份,在畜舍或牧场发现残缘璃蜱。
3.2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应用抗菌药和抗焦虫药对可疑病牛进行临床诊断。
3.3 病理剖检诊断:
全身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第四胃粘膜充血溃疡变化。
3.4 实验室诊断:
血液检查:做耳尖采血涂片,染色镜检,红细胞内发现以增环形、卵圆形、圆形、延长状为特征的虫体为诊断依据。
3.5 淋巴液检查:
淋巴节穿刺吸取淋巴液涂片,用姬母萨氏染色法染色、镜检,发现位于淋巴母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被染成浅兰色或兰色,其中含有浅红色或深紫色的染色质核的石榴体为诊断依据。
4、治疗
  治疗原则:抗焦虫为主,配合抗菌素进行对症综合疗法。
4.1 非典型病例,采用常规量抗焦虫素皮下注射,第一次用量0.001g/kg、第二次0.0009g/kg第三次0.0008g/kg,每次皮下注射阿托品,成牛2.5ml,配合强尔心注射液成牛每次10ml肌注,结果用药1-3次痊愈,没有恶病质和死亡。
4.2 典型病例,采取对症综合疗法效果明显。
 4.2.1 灭虫:
抗焦虫素皮下注射,按上述剂量,连用三天,停药观察二天,仍有高温者可继续用药1-2天,用抗焦虫素同时皮下注射阿托品,成牛2.5ml。
 4.2.2 配合治疗量的四环素或红霉素、氢化考的松,5%葡萄糖静注,在奶牛高温期疗效显著。
 4.2.3 补氧疗法:
可采用经鼻直接吸氧法或过氧化氢静脉输入法,对乏氧病例效果显著。
 4.2.4 输血疗法:
对贫血严重的病牛,应用健康牛血(直系牛血,交叉配血,凝集实验阴性)1000-2000ml静脉输血。
 4.2.5 对症疗法:
对重症在灭虫抗炎同时根据病情可选用抗败血、纠酸、保肝、补液、强心等药物,可提高机体抗病力,加速痊愈。
5、讨论与体会
5.1 奶牛环形泰勒氏焦虫病,是一种季节性疾病,过去我国北方很少报导。本病初易于呼吸疾病相混淆而贻误了治疗的有利时机,早期发现,综合治疗,正确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疗法。
5.2 本病的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工作,患病的家畜康复不但取决于灭虫药,辅助疗法亦必不可少。患畜在感染焦虫病的过程中,由于病原体及其病理产物作用肌体,使网状内皮细胞和红细胞破坏,造成体内各细胞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单独灭虫并不能使机体所产生的病理反应得很快恢复,必须在灭虫的基础上,采用消炎等对症综合疗法,才能达到显著效果,提高治愈率。
5.3 抗焦虫病的用药剂量:
在实践中逐次减少用药量,降低畜体的药物反应,可能与药物在体内的蓄积有关,有待进一步保持。
5.4 本病的预防关键是灭蜱:
消灭幼蜱应在每年的4月间和9-10月份进行舍内用药和牛体涂药。杀灭成蜱,应在5-7月间向牛体喷洒药物。可收到满意的预防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剂量 斑点 蓄积
上一篇 : 牛毛包虫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