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疯牛病”浅说


牛海绵状脑病(BSE)俗称“疯牛病”,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病毒——朊病毒引起人和动物的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非炎性、亚急性、渐进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疾病,故又称朊病毒病。

自从20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病牛病以来,已在欧洲一些国家扩大流行,引起世界各国的恐慌和关注。我国虽未发现疯牛病,但为了预防疯牛病的发生,笔者将有关知识简述如下。

1 疯牛病的病因

是由有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一种即绵羊、山羊痒病病羊的骨、肉被加工成粉,作为牛的饲料添加剂进入牛的饲料中,这种痒病羊的骨肉粉中间含一种特殊蛋白朊,即朊病毒,引起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成为疯牛病。

2 疯牛病的病原

(1)疯牛病的朊病毒只有一个毒株。朊病毒与普通病原微生物不同,这种病毒至今未发现其有核酸,无壳膜。此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抵抗力极强,高压蒸气灭菌134~138℃不能使脑组织完全灭活,一般福尔马林固定不能完全杀死,感染小白鼠仍可发病,可人工感染多种实验动物。机体感染后不发热,不产生炎症,无特异免疫应答反应,无抗原性(不能做生前血清学检验)。

(2)此病潜伏期长。可长达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

3 疯牛病的流行病学

1984年4月英国开始出现从未见过的,发病率很低的牛神经系统疾病,没有确诊也未公开报道。

1986年,野生动物园1头林羚羊和2头牛发生类似疾病,诊断为海绵状脑病。1987年公开报道以后逐渐增多。1986年12头病例;1987年461例;1988年狂增到3000多例,1992年达36000例,到1996年6月底确认病例已达到161412头,由英国南部扩展到英国各地。此外还有爱尔兰、瑞典、德国、法国、丹麦、葡萄牙、意大利、加拿大、阿曼、荷兰等十多个国家都有报道。不仅对养牛业造成危害,而且对人类产生威胁,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十分关注。

英国发生疯牛病的原因是他们在生产牛、羊的骨、肉粉作饲料过程中的工艺改造。过去生产工艺中加入溶剂(苯、石油、酒精、乙醚、乙烯)提取法,多次100~150℃中加温溶解去渣,反复加温几次。从20世纪80年代初为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改用连续处理法降低了加温的温度,减少或取消了用溶剂提取工艺,这样加温的温度达不到足以使痒病的朊病毒灭活的作用。从1981年改后到1984年开始出现疯牛病病例。因此发病牛多数为4~6岁牛(因为潜伏期为3~5年)。乳牛比肉牛发病感染高,主要是新生乳犊牛很快离开母牛进行人工补料,其中就有5%骨、肉粉,肉牛很少补这种精料。疯牛病不会在牛与牛之间平衡传播,主要吃含朊病毒饲料引起。产乳奶牛的牛奶不含朊病毒,所以食用牛奶或奶酪、黄油、酸乳等乳制品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4 疯牛病主要临床症状

(1)精神异常,行为改变。焦虑不安,恐惧,狂暴,神志恍惚,磨牙,两耳一只前伸,另一只位置正常或向后。病畜胆怯恐惧,当有人靠近或追逼时往往出现攻击行为,故称为疯牛病。

(2)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表现后肢行动异常,不愿出门洞、台阶和坡道,快速行动步态异常,同侧前后肢同时起步,以后发展到后躯摇晃,易摔倒,卧地不起。

(3)感觉障碍。最常见的对触摸、声音过敏,表现惊恐甚至倒地。

5 疯牛病防制措施

(1)为防止疯牛病传入,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和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禁止直接或间接从发生疯牛病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牛、牛胚胎、牛精液、牛肉类产品(包括牛内脏)及其制品、反刍动物源性饲料(包括牛、羊等的肉骨粉、骨粉、肉粉、血粉、血浆粉、干血浆及其他血液制品、脱水蛋白、蹄粉、角粉、油渣、磷酸氢钙、明胶,以及用上述原料加工制作的各类饲料)。

(2)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反刍动物的组织制成添加剂,如要使用必须改进加工调制方法确保有效灭活朊病毒。

(3)加强绵羊、山羊的痒病普查与防制。发现病羊必需扑杀处理。

(4)按国际兽疫局(OIE)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的建议,建立疯牛病监察网,加强对兽医人员、检疫人员的技术培训,掌握有关知识,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有关科学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和执行防制措施的自觉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疯牛病 病毒 饲料 痒病
下一篇 :大蒜治牛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