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牛 场 建 设


一、设计的原则。

修建牛舍的目的是为了给牛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牛的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运行。花较少的饲料、资金、能源和劳力,获得更多的畜产品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为此设计肉牛舍应掌握以下原则:

1、创造适宜的环境。一个适宜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牛的生产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说来,家畜的生产力20%取决于品种,40-50%取决于饲料,20-30%取决于环境,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使家畜生产力下降10-30%,此外即使喂给全价饲料,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饲料也不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畜产品,从而降低了饲料利用率。由此可见,修建畜舍时,必须符合家畜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氨、硫化氢,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

2、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畜牧兽医技术措施的实施。生产工艺包括牛群的组成和周转方式、运送草料、饲喂、饮水、清粪等。也包括测量、称重、采精输精、防治和生产护理等措施,修建牛舍必须与本场生产工艺相结合,否则将会给生产造成不便,甚至使生产无法进行。

3、严格卫生防疫,防止疫病传播。流行性疫病对牛场会形成威胁,造成经济损失。通过修建规范牛舍,为家畜创造良好环境,将会防止和减少疫病发生。此外修建畜舍时还要特别注意卫生要求,以利于兽医防疫制度的执行。要根据防疫要求合理进行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确定畜舍的朝向和间距,设置消毒设施,合理安置污物处理设施等。

4、要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在满足以上三项要求的前提下,畜舍修建还应尽量降低工程创价和设施投资,为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因此栏舍修建应尽量利用自然界的有利条件(如自然通风,自然光照等),尽量就地取材,采用当地施工建筑习惯,适当减少附属用房面积。畜舍设计方案必须是通过施工能够实现的,否则方案再好而施工技术上不可行,也只能是空想的设计。

二、场区的规划。

牛场场区规划应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饲养的要求,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一般牛场按功能分为四个区:即生产区、粪尿污水处理和病畜管理区、管理区、职工生活区。分区规划首先从人畜保健的角度出发,使区间建立最佳生产联糸和环境卫生防疫条件,考虑地势和主风方向进行合理分区。

1、职工生活区。职工生活区(包括居民点),应在全场上风和地势较高的地段,依次为生产管理区、饲养生产区。这样配置使牛场产生的不良气味、噪音、粪便和污水,不致因风向与地表径流而污染居民生活环境,以及人畜共患疾病的相互影响。

2、管理区。包括经营管理、产品加工销售有关的建筑物。在规划管理区时,应有效利用原有的道路和输电线路,充分考虑饲料和生产资料的供应、产品的销售等。在牛场,有加工项目时,应独立组成加工生产区,不应设在饲料生产区内。汽车库应设在管理区。除饲料以外,其他仓库也应设在管理区。管理区与生产区应加以隔离,保证50米以上距离,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场外运输辆牲严禁进入生产区。

3、饲养生产区。饲养生产区是牛场的核心,对生产区的布局应给予全面细致的考虑。牛场经营如果是单一或专业化生产,对饲料、牛舍以及附属设施也就比较单一。在饲养过程,应根据牛的生理特点,对肉牛进行分舍饲养,并按群设运动场。与饲料运输有关的建筑物,原则上应规划在地势较高处,并应保证防疫卫生安全。

4、粪尿污水外理、病畜管理区。设在生产区下风地势低外,与生产区保持300米卫生间距。病牛区应便于隔离,单独通道,便于消毒,便于污物外理,防止污水粪尿废弃物蔓延污染环境。

三、牛舍的建设

牛舍应建在场内生产区中心,尽可能缩短运输路线。修建数栋牛舍时,方向应坐北向南,以利于采光、防风、保温。牛舍超过四栋时,可两栋并列配置,前后对齐,相间 10米以上。牛舍应设牛床、牛槽、粪尿沟、通行道、工作室和值班室。牛舍前应有运动场,内设自动饮水器、凉棚和饲槽等。牛舍四周和道路两旁应绿化,以调节小气候。国内常见的牛舍有两类:

1. 拴糸式育肥牛舍

①拴糸式栏舍的类型:栓糸式育肥牛舍常称常规牛舍,每头牛都用链绳或牛枷固定栓糸在食槽或栏杆上,限制活动,每头牛都有固定的槽位和牛床,互不干扰,便于饲喂和个体观察,适合当前农村的饲养习惯、饲养水平和牛群素质,应用十分普遍。如能很好地解决牛舍通风、光照、卫生等问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饲养方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排水 坡度 畜产品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