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肉鸡饲养

科学饲养商品肉鸡的关键技术


近几年来,我们在肉鸡养殖生产实践中,始终认真做到“坚持一个理念,遵循两条原则,抓好三期饲养,解决三个问题”,使肉鸡养殖生产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为有力推动肉鸡养殖业高效发展,特将有关肉鸡养殖经验总结如下,谨供肉鸡养殖业同行参考。

  坚持一个理念

  “全进全出”的饲养理念。即同一栋鸡舍内饲养同一日龄的雏鸡,出售时同一天全部出场。优点是便于采用统一的温度、同一标准的饲料,出场后便于统一打扫、清洗和消毒,便于有效地杜绝循环感染。鸡舍熏蒸消毒后应封闭一周再接养下一批雏鸡。“全进全出”制饲养比“连续生产”制饲养增重快,耗料少,死亡率低,生产效益高。

  遵循两条原则

  科学选雏的原则 农户饲养肉雏鸡大都依靠外购,而从外面购入的雏鸡好与坏,对育雏的效果影响很大,并直接影响养殖效益的高低。为提高育雏成活率,购雏时必须严把质量关,严格挑选,确保种源可靠、品种纯正和鸡苗健康,切不可贪一时之便宜购进不健康的鸡苗。挑选雏鸡时,除了注重品种优良以外,还必须保证种鸡来自非疫区。选择良种鸡可以通过“一看、二摸、三听”的方法来鉴别。

  一看:即看雏鸡的羽毛是否整洁,喙、腿、翅、趾有无残缺,动作是否灵活,眼睛是否正常,肛门有无白粪黏着。一般健康雏鸡两腿站立坚实,羽毛富有光泽,肛门清洁无污物。二摸:即将雏鸡抓握在手中,触摸膘肥程度,骨架发育状态,腹部大小及松软程度,卵黄吸收程度和脐环闭合状况等。一般健康雏鸡体重适中,握在手中感觉有膘,饱满,挣扎有力,腹部柔软,大小适中,脐环闭合良好,干燥,其上覆盖绒毛。三听:即听雏鸡的叫声来判断雏鸡的健康状态。一般健康雏鸡叫声宏亮而清脆。

  公母分群的原则 公母雏鸡生理基础不同,因而对生活环境、营养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也不同。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的不同,4周龄时公雏鸡比母雏鸡体重高13%,6周龄时高20%,8周龄时高27%;沉积脂肪的能力不同,母雏鸡比公雏鸡容易沉积脂肪;对饲料要求不同;羽毛生长速度不同,公雏鸡长羽慢,母雏鸡长羽快;表现出胸囊肿的严重程度不同,对湿度的要求也不同。

  公母雏分群后应采取下列饲养管理措施:母鸡生长速度在7周龄后相对下降,而饲料消耗急剧增加。因此,应在7周末出售。公鸡生长速度在9周龄以后才下降。所以,应到9周龄时出售才合算。

  公雏鸡能更有效地利用高蛋白质日粮,前期日粮中蛋白质应提高到24%~25%,母雏鸡则不能利用高蛋白质日粮,而且会将多余的蛋白质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很不经济;若在饲料中添加赖氨酸后公雏鸡反应迅速,饲料效益明显提高,而母雏鸡则反应效果很小;若喂金霉素可提高母雏鸡的饲料效率,而公雏鸡则没有反应。

  由于公雏鸡羽毛生长速度慢,所以,前期需要稍高的温度,后期公雏鸡比母雏鸡怕热,温度宜稍低一些;因为公鸡体重大,胸囊肿比较严重,故应给予更松软更厚些的垫草。

  抓好三期饲养

  育雏期(0周~3周)饲养目标就是使各周龄体重适时达标的指标。据资料介绍,1周龄末体重每少1克,出栏时体重将少10克~15克。为了让1周龄末的体重达标,第1周要充分搞好饲养,喂高能量高蛋白质日粮:能量不能低于13.37兆焦/千克,蛋白质要达到22%~23%,应在日粮中对每600只肉鸡添加蛋黄4枚、奶粉100克,并用速补14饮水1周。2周~3周要适当限饲,以防止体重超标,从而降低腹水症、猝死症和腿疾的发生率,此期的饲料中蛋白质不能低于21%,能量保持在每千克12.46兆焦~13.37兆焦。

  中鸡期(4周~6周)是肉鸡骨架成形阶段,饲养重点是提供营养平衡的全价日粮,此期饲料中的蛋白质应达到19%以上,能量维持在13.38兆焦/千克左右。

  育肥期(6周至出栏)为加快增重,饲料中要增加日粮能量浓度,可以在日粮中添加1%~5%动物油脂,此期饲料中粗蛋白质可降至17%~18%。

  解决三个问题

  胸囊肿的问题 就是肉鸡胸部皮下发生的局部炎症,是肉子鸡常见的疾病。它不传染也不影响生长,但影响胴体的商品价值和等级。应该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1)尽量使垫草干燥,松软,及时更换板结、潮湿的垫草,保持垫草应有的厚度。(2)减少肉子鸡卧地的时间,肉子鸡一天当中有68%~72%的时间处于俯卧状态,俯卧时体重的60%左右由胸部支撑,胸部受压时间长,压力大,胸部羽毛又长得慢长得晚,故容易造成胸囊肿。因此,应采取少喂多餐的办法,促使肉鸡站起来采食活动。(3)若采用铁网平养或笼养时,应加一层弹性塑料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肉鸡 羽毛 公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