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肉鸡饲养

如何做好肉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育雏期是指肉鸡在0~21日龄这段时期。育雏期的管理应注意开食、饮水的方法,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密度、卫生等环境因素的控制。

    (1)雏鸡的蘸嘴与饮水:雏鸡舍的温度较高,加上运输过程,雏鸡体内水分消耗很大,因此,雏鸡进舍后应立即蘸嘴、饮水。饮水方法如何,对雏鸡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①蘸嘴:目的是让每只雏鸡都尽快的学会喝水,虽然蘸嘴比较麻烦,但实践证明。对提高雏鸡成活率有很大的好处,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和长途运输后。蘸嘴的方法是手轻轻握住雏鸡,用拇指和食指固定鸡头部。让鸡喙浸于水中1~2次,注意不要将雏鸡的绒毛弄湿。

    ②饮水:第一次饮水应用温开水,在水中加入2%~5%的白糖或葡萄糖和0.05%~0?1%的维生素c。将饮水器均匀的摆放在育雏器上,水不要加得太多,少给勤添。饮水时要注意观察鸡群,蘸嘴后的雏鸡一般会自己饮水,如果发现不会饮水的鸡只,要人工强制饮水,必须确保全部鸡只都喝到水。育雏舍内最好准备一个水缸,装满清洁的饮用水,这样可以使水温与室温相当,防止饮水过凉引起雏鸡生病。饮水器要每天清洗1次,夏季炎热季节最好清洗2次。饮水器内要不断及时补充新水。在整个育雏期饮水一定不能间断。从育雏的第2天开始饮水中要加入防雏鸡白痢的药物。地面平养的为使垫料不弄到水里,饮水器下要垫块小砖头。

    (2)开食及饲喂:一定注意雏鸡入舍后一定先饮水,后喂料,这样做有利于雏鸡的消化。待全部鸡只都喝到水,饮水后2~3个小时再将饲料放入开食盘中供鸡啄食。无论采用开食盘、塑料蛋托饲喂,都应注意少喂勤添以防饲料污染和浪费。开食盘数量可按80~100只鸡雏一个,随日龄增长再添加。有的养鸡户图省钱、省事,用厚纸或塑料布铺在地上,撒上料喂鸡,这种方法不仅浪费饲料,而且易造成饲料污染,增加鸡发病的机会,不利鸡的生长发育。

    开食料可以采用粉状雏鸡饲料,也可以玉米面加少量蛋黄或奶粉当作开食料。开食:一天喂给玉米面加少量蛋黄或奶粉为理想,100只鸡两个鸡蛋黄即可。第2天采用一半雏鸡饲料,一半玉米面加少量蛋黄或奶粉;第3天改喂雏鸡饲料。

    开食盘使用3~5天后改用料桶、料槽给料,每60只鸡一个料桶,摆放应与饮水器料间放,使鸡在1米的范围内找到料和水位。肉仔鸡实行自由采食,从1日龄起至出售,能吃多少喂多少。但为了刺激鸡的食欲,减少饲料浪费,最好按时按量供给,在最初10天,每天喂6~8次,使肉仔鸡有一个良好的食欲,切不可在料桶内一点料也没有时再上料,应在要吃完,但尚未完全吃光时给料。每次喂完后要摸十几只鸡的嗉囊感到充实柔软,说明鸡的采食饮水正常,如果很硬,不是饮水不足就是嗉囊炎,应马上补充清洁的饮水,或喂给酵母。

   (3)分群饲养,控制密度:为保证雏鸡在最初几天能更好地接近热源、吃食及饮水,防止因突然停电或降温等外界条件改变而发生挤压等不测,要将雏鸡分成若干小圈饲养,每圈300~500只,这样有利于管理,雏鸡发育也均匀。育雏期密度以每平方米育雏30~40只为宜,但在第1周每平方米可养50~60只,此时密度太小,对雏鸡的保温不利,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向外扩大,14日龄后达到每平方米25~30只的密度。数量多,密度大,设备不足,饲养管理不善,影响鸡群发育,增加死亡率。

    (4)供温及温度的控制:温度的控制是育雏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肉仔鸡适宜的育雏温度是34~35℃。当外界温度低时,尤其是阴雨(雪)天气时,育雏舍内的温度要高一些,当外界温度高时,育雏舍的温度要低一些;雏鸡体质弱的温度要高一些,体质好的温度可适当低一些。饲养实践证明,育雏的头3天采用高温育雏,温度34~35℃,这样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减少雏鸡白痢的发生。l周后每周温度下降2~3℃,到第四周降到2l~24℃左右。温度不降或降的太慢不利于羽毛的生长,降温速度太快也不行,小鸡不适应,生长减缓,死亡增加。

    为更好地掌握温度情况,鸡舍内外要挂温度计,温度计的位置应在鸡背上方,有经验的饲养者常会根据鸡群的表现确定温度是否适宜。当温度适宜时,雏鸡分布均匀,活泼好动,羽毛光滑整齐,食欲旺盛,雏鸡展翅伸腿,夜间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在鸡舍内均匀散布;当温度低时,雏鸡表现行动迟缓,缩颈弓背,睡眠不安,向热源集中,互相挤压,眼半睁半闭,身体发抖,发出“唧唧”的凄惨声;当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饮水量大增,食欲减少,伸脖张嘴喘气,呼吸加快,烦躁不安,身体羽毛如汗浸样。育雏期间为避免夜间温度突然变化,影响鸡的成活率,一定要经常不离人的观察保持温度。此外,育雏舍要防止贼风。当鸡舍有贼风时,一侧温度降低,鸡群会同时避开一个方向,跑向另一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羽毛 肉鸡 小鸡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