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是养鸡业中的常见疾病,因其示病症状比较明显,药物疗效比较确实,一般情况下应该能得到较好的控制。然而事实上,球虫病防治失败的病例在门诊上屡见不鲜,且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拟通过对几个门诊病例,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期望对生产有所帮助。
病例一:我市十总镇某农户,饲养蛋鸡1800羽。3日龄免疫接种球虫病疫苗,27日龄发现少数鸡神差毛乱,出现少量血便。禽主以为是疫苗正常反应,没有在意。次日病鸡增多,死亡13羽。剖检和镜检结果确诊为鸡球虫病。经治疗,5日后死亡停止,共死亡126羽。禽主很迷惑,为什么免疫后仍发生球虫病?
笔者通过问诊和实地观察发现,原来是免疫后的管理措施与球虫病免疫的要求不符。该户网上架空育雏,舍内干燥卫生,使得卵囊缺少孢子化的条件。网片上留不住粪便,使得鸡群接触不到粪便,缺少反复感染的机会。两周龄内饲喂含有抗球虫药的全价料,抑制了卵囊的发育,所以免疫没有起作用。在出现病症时,禽主又未考虑是球虫病,贻误了治疗,造成了损失。禽主还以为他既用了疫苗,又从管理上对球虫病进行了控制,是上了双保险呢。
病例二:金西某农户饲养蛋鸡1300羽,32日龄曾发生过鸡痘。42日龄鸡群神差,粪便酱色,出现死亡。剖检发现小肠肿胀,内有多量蛔虫,黏膜卡他性炎症,部分黏膜脱落,有少量血样物。禽主很自然地把其作为蛔虫病治疗。但其后5天粪便仍为酱至红色,死亡数逐日增加,分别为27、32、41、53、64羽。49日龄出诊,经问诊、剖解和镜检,确诊为鸡小肠球虫病。立即用磺胺药治疗,饮水中加电解多维和维生素K。由于禽主未对相当部分已无饮食欲的病鸡个体用药,死亡继续增加。4天后禽主再来就诊时,已死亡600多只,诊断仍为球虫病。立即对鸡注射用药,5天后死亡平息。
病例二实质是蛔虫和球虫混合感染的典型病例。先是由于饲养管理差,没有按防病规程进行鸡痘免疫和驱虫,两次发病使得鸡群抗病力下降,球虫病的易感性增加。后来由于剖解时发现了蛔虫,禽主自以为是地认为肠道及其内容物的变化为蛔虫所致,未能及时诊断出球虫病,只进行了驱虫,所以贻误了治疗时机,耽误了治病。再后来又未对减食或废食者个体用药,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病例三:三余镇某农户,饲养草鸡800羽。34日龄发病,神差便酱色。剖检,典型的组织滴虫病变化。医嘱用甲硝唑治疗1周,但禽主在当地某店仅购得4天药量,用后症状好转。45日龄再次发病,症状同前次相似,神差,便咖啡至红色。禽主认为仍是组织滴虫病,到门市部来购药,顺便带两只病鸡让笔者协助诊断。剖检和镜检确诊为小肠球虫病,立即用磺胺二甲嘧啶针剂饮水治疗,一周后鸡群恢复正常,未有死亡。
病例三是对异病同症认识不足,因为症状相似于第一次发病,所以禽主以为是第一次疗程不够引起的复发。
病例四:川港镇某农户,饲养蛋鸡900羽,24日龄出现血便。禽主用球痢灵治疗4天未见效,并出现死亡。禽主来就诊,剖检、镜检结合临诊,确诊为球虫病。用磺胺药治疗,一周后康复。
这个病例主要涉及抗球虫药的抗药性问题。在与农户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在使用药物时存在两个错误:①迷信首次有效药物,而且轻易不换药。如该户开始养鸡时就是用球痢灵治好了球虫病,所以以后不但自己使用,而且推荐别人使用。从这个病例的治疗实践看,该药已产生抗药性。②随意加大药量,几近中毒量。总认为大剂量能一下子把病控制住,药量越用越大,成本越来越高,病越来越难治。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
通过对门诊病例的剖析发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球虫免疫知识一知半解。②忽视混合感染。③相似症状不能辨别。另外,对抗球虫药的抗药性认识不足仍是老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 普及免疫技术。用免疫的方法控制球虫病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必须了解球虫病免疫的原理和技术要求。球虫免疫有三个特征:①与其他疫病一样,患病鸡对再次感染有免疫力。但反复感染才能建立坚强的免疫力。有资料介绍,柔嫩、毒害艾美耳球虫要经2~3次感染,才有较强的免疫力。②免疫鸡群如果一次感染大量孢子化卵囊,仍有暴发球虫病的可能。技术要求:(1)初免和以后的反复感染要始终保持鸡群吞食的卵囊量均匀且在发病阈以下,即疫苗拌料或混水时要均匀,扩群日寸新旧垫料要混匀。(2)要让鸡群经常接触到粪便,平养即可。(3)垫料要保持一定的湿度,相对湿度不低于20%。(4)免疫前后料水中都不能含抗球虫药。(5)出现病症时只能用低剂量抑制性药物短时间治疗或控制。(6)免疫日龄宜早不宜迟。只有搞清楚免疫的原理和技术要求,并正确地进行操作,免疫才能有好的效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j/10/2009-08-12/2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