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鸡病防治

当前鸡球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


鸡球虫病是由孢子虫纲、艾美尔科、艾美尔属中的一种或数种单细胞寄生原虫寄生于鸡肠道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以下痢、血便、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为特征的寄生虫性疾病。鸡球虫病对雏鸡和育成鸡的危害十分严重,雏鸡爆发球虫时死亡率为20%~30%,严重者甚至高达80%,耐过的雏鸡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成鸡多为带虫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增重和产蛋会受到一定影响,且易诱发其他疾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人们把球虫形象的比喻为“养殖利润的强盗”。

  一、流行特点

  发病率高,发病日龄拓宽   球虫卵囊感染鸡只后无论是否会引起临床症状,都会向环境中排出大量的后代卵囊,增加感染压力,成为新的感染源,而球虫卵囊对恶劣的环境和一般消毒药有很强的抵抗力,被污染鸡舍中的卵囊很难清除,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近几年来球虫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低日龄肉鸡发病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最早的可见8日龄鸡只发病,而产蛋鸡小肠球虫在一些地区也很流行。

  发病季节性越来越不明显   目前,南方和北方地区的集约化养鸡场普遍采取控温控湿的措施以及大棚密闭饲养肉鸡,温度和湿度较适宜球虫的发育,使球虫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北方地区蛋鸡的球虫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6~9月发病率最高。

  慢性病例增多,临床症状不明显   由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等引起的以血便为典型症状的球虫病,比较容易引起养殖业主的注意,从而能够及时治疗。然而,当鸡群感染了致病力较差的种属或轻微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球虫病时,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被忽视,但慢性球虫可破坏鸡肠道黏膜细胞,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雏鸡和育成鸡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缓慢,蛋鸡产蛋率上升缓慢或达不到产蛋高峰,由于慢性球虫病不宜被发现,因此造成了对生产性能的长期影响,从经济效益上讲,慢性球虫所造成的损失要比鸡群爆发球虫还要严重。

  耐药性严重,药物防治失败的病例屡屡发生   目前各地分离的球虫均表现出对各类抗球虫药物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大部分的虫株表现为多重抗药性和交叉抗药性,使药物防治效果下降、防治失败或效果不佳,引起临床或亚临床球虫病屡屡发生;球虫耐药性的日趋严重是导致药物防治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球虫药物的不正确使用则是导致药物防治球虫失败个主要的原因之一,而抗球虫药物的不正确使用又加速了球虫耐药性的产生,使耐药的虫株日益增多,更多抗球虫药的防治效果显著降低,导致抗球虫药使用年限缩短。

  与其他致病菌或病毒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率高   球虫可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使肠道的天然屏障系统被破坏,为肠道其他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同时球虫的大量繁殖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使有害菌群大量繁殖成为肠道优势菌群,从而引起球虫病和肠道病原菌的混合感染,加剧了肠道炎症症状,导致了鸡“肠炎综合征”、“肉鸡肠道综合征”或“肉鸡消化障碍综合征”等的发生。发生球虫病的鸡群还容易发生法氏囊病免疫失败,而传染性法氏囊病导致的免疫抑制,又可加重球虫病的症状,增加球虫病的严重程度。

  二、防制对策

  (一)合理使用抗球虫西药进行预防和治疗

  选择合适的抗球虫药和最佳使用时机    为了更加合理的使用抗球虫药,必须了解目前使用的抗球虫药的功效和作用特点,对一种抗球虫药的效果评价应充分考虑到药物本身的抗球虫活性、抗球虫谱、作用峰期、毒副作用及成本等多种因素。不同种类的抗球虫药化学结构不同,发挥作用的机理也有所不同,导致抗球虫药的作用峰期分别处于球虫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

  根据不同抗球虫药物的作用峰期来选择所使用的药物和使用药物的时机,抗球虫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第1~2天的药物如喹啉类、氯羟吡啶、离子载体类多用于预防和早期治疗。作用峰期在感染后3~4天的药物多用于治疗(如甲基三嗪酮、氯苯胍、磺胺类、尼卡巴嗪、球痢灵、氨丙啉等)。在穿梭和轮换用药时,一般先用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再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的药物。

  确定药物的有效成分和含量   目前市面上多数抗球虫药物使用的都是商品名,一些抗球虫药物不明确注明其有效化学成分和实际的有效含量,很多商品名不同的抗球虫药物其有效成分是相同的,例如加福、抗球王等抗球虫药物有效成分都是马杜拉霉素;球净、杀球宁的有效成分均为尼卡巴嗪;优素精、赛可喜的有效成分均为盐霉素等,并且其有效含量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选用抗球虫药物时,应首先确定市售商品抗球虫药物的有效成分和有效含量,再进行合理的应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抗药性 有效成分 饲料 剂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