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鸡病防治

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治疗


   随着科学养鸡的普及,人们对传染性法氏囊、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的防制日益重视,而往往忽视了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常会引起一定的经济损失,下面对此作一下浅谈。

  1  病原特点

  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正常菌系的主要成员,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无明显的夹膜,不形成芽孢,有鞭毛能运动,变异菌株无鞭毛不能运动。根据致病力特点分为:致病性菌株、条件致病性菌株和非条件致病性菌株;根据表面抗原O、K和鞭毛抗原H以及菌毛抗原F,大肠杆菌形成了复杂的血清型,在防制方面困难很大。大肠杆菌对热的抵抗力不较强,对消毒药敏感,常规浓度短时间即可杀灭。

  2  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和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常与许多不利的外界条件密切相关。如:饲养管理不合理、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鸡群密度大、温度过低、湿度过大及机体由于其它疾病、应激等因素引起的鸡的抵抗力下降等都可能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发生时具备如下特点:(1)发病广,死亡严重;(2)各日龄均易感染,症状典型(3)混合感染严重(4)传播途径较多:呼吸道、消化道(包括滥用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也可以垂直传播(4)治疗困难。多年来,对付大肠杆菌的主要措施是应用抗生素,其副作用是致使大肠杆菌病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耐药谱也越来越广。据有关报道,目前大肠杆菌对包括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青霉素、氟哌酸等药物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仅仅依靠某种药物治疗大肠杆菌已很困难,必须采取综合的防制措施。

  3症状和病变 

  由于血清型复杂,临床表现也较多,通常包括以下病型:

  急性败血性型 此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大多数无临床表现突然死亡,个别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然后死亡,内部病变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 

  卵黄性腹膜炎 多见于产蛋中后期,由于病鸡输卵管感染产生炎症,常导致输卵管伞部粘连,卵黄坠入腹腔发生本病。病鸡腹部坠胀,剖检时腹腔内可见大量卵黄,脏器之间发生粘连。

  生殖器官感染及产蛋下降 患病母鸡卵泡充血,卵泡变形,局部或整个卵泡红褐色或黑褐色,有的硬变,有的卵黄变稀,有的卵泡破裂,输卵管发生充血、出血,内有渗出物。该病一般病程较长,可持续几个月,然后死亡,不死者产蛋很少。

  卵黄囊和脐炎型 指幼鸡的卵黄囊和脐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1~2周的雏鸡,死亡率最高报道为40%。临床表现为蛋黄吸收不良、脐部闭合不全和腹部下垂等症状。

  肠炎型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的原发性肠炎很少见,多数情况下是继发于某些病毒病,在肠道粘膜抵抗力降低的前提下,发生致病作用,慢性经过者较多,表现为精神沉郁和腹泻等病态。

  此外,还有眼炎型、关节炎型等,据近几年报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于以上类型,在此不作详述。

  4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及剖检特征,对某些疾病可以作出诊断,但对于大部分病型需要依靠实验室诊断,特别是和其它病毒发生混合感染时。常用的实验室方法包括细菌分离鉴定以及致病力试验。取病变部位组织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细菌,然后进行分离鉴定、血清型鉴定或致病力试验。

  5防制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5.1.1适宜的温度:由于雏鸡对温度的要求很高,在育雏前3d,保证育雏室的温度达到33~35℃,以后每周均匀地下降3℃,直到30d育雏期结束,使室温维持在18~21℃左右。

  5.1.2适宜的湿度:育雏期间在供暖炉上适时蒸发点食醋或定期带鸡喷雾消毒 (注意防疫期间决不可以带鸡消毒).这样既可以保持空气湿润,又可保持地面干燥,效果很好。

  5.1.3加强通风:保证温度的同时合理透风可以减少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是防制大肠杆菌病的一个有力措施。

  5.1.4加强消毒:必须重视消毒和消毒效果,因此饲养时务必做到:(1)全进全出(2)空舍期间的打扫卫生和3~5遍消毒;(3)上鸡之后对饲养管理人员尤其外来人员消毒,对水槽、料盆的消毒;(4)定期不定期的带鸡喷雾消毒(防疫期间除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肠杆菌病 致病性 抗原 氟哌酸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