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鸡病防治

鸡群啄癖的原因与综合防治


    啄癖是指鸡相互啄食,造成创伤甚至死亡,是群养鸡容易发生的恶癖又称恶食癖。常见的有啄肛、啄羽、啄趾、啄肉等。啄癖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光照过强、密度过大、营养失调、发育不良以及疾病等,均可引起啄癖,严重的可导致鸡群10%的死亡率。

    1、病因

    1.1光照强度光照过强是引起鸡群啄癖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饲养于开放舍、在夏季进入产蛋期的鸡群。

    1.2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及饲槽、水槽位置不当,也是引起鸡群啄癖的重要原因之一。

    1.3后备前期的饲养管理后备鸡前8周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体型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性能的发挥,胫长不达标而体重达标甚至超标的鸡群,会出现蛋重小、蛋壳质量差和脱肛严重的现象。饲养中易出现鸡只早期体重不达标(主要是体型未发育起来),后期体重超标现象,造成开产早,特别是夏季开产的鸡群,脱肛现象极为严重。

    1.4饲料营养饲料配合不合理也是鸡群啄癖的常见因素。如饲料过于单一,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氨基酸不平衡,矿物质缺乏或比例不当,纤维素、食盐不足等均可导致鸡群啄癖的发生。

    1.5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球虫病、法氏囊病、鸡虱、刺皮螨等也能引起鸡群啄癖。

    2、防治措施

    防治的首要问题是尽可能查清病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发病鸡只死亡。现就实际中预防啄癖采取的相关措施详述如下。

    2.1断喙断喙是防止啄癖的有效手段,同时还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断喙通常在7~9日龄进行,9~10周龄再进行一次修喙,修喙的原则是:上喙切去1/2,下喙切去 1/3,使下喙略长于上喙(约2毫米厚度),断喙时要注意止血,烧烙2~3秒钟,并于断喙前2天开始于饲料中加拌维生素K(1克/千克料),共三天。于断喙同时将强弱雏分群饲养。

    2.2加强饲养管理

    2.2.1光照管理控制光照强度,合理控制光照。初生雏3天或7天内可给予23~24小时光照,强度为20勒克司(60~100瓦白炽灯),以后强度逐渐降至5勒克司(15~25瓦白炽灯)。为节约能源,开放舍可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在不影响通风的前题下,采取遮光措施,适当光照强度,如百叶窗、竹帘、遮阳蓬等。

    2.2.2饲养密度 6周龄前,每只鸡应有5厘米的饲槽位置和2~4厘米的水槽位置;6周龄后,每只鸡应有8~10厘米的饲槽位置和5厘米的水槽位置;笼养蛋鸡要求每只鸡不少于450平方厘米的面积以及10厘米的采食槽位;而平养蛋鸡每只鸡必须拥有10厘米的采食槽位,或25只鸡共用一个料盘,70~100只鸡共用一个钟型饮水器。地面平养每平方米有效面积不超过7只鸡;网上平养每平方米有效面积可养12只鸡。每4~6只鸡共用一个产蛋箱,置于背光处。平养鸡无论后备鸡和产蛋鸡都应分成若干群,且强弱分开饲养。

    2.2.3加强后备前期的饲养管理雏鸡前8周内身体可发育为成年体型的75%,体重的27%。因此,为促进早期发育,可在最初2~3周采用肉仔鸡料;6~8周内适当加长光照时间(15~16小时);降低密度、强弱分群饲养;适当加快降温,以促进采食;避免使用影响鸡群采食量的药物,如氯霉素等。

    2.2.4对于疾病,平时要抓好卫生消毒及免疫工作,防患于未然。

    3、一旦发生啄癖,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给予治疗:

    ①用1%~2%的石膏粉混饲半月,用于防治啄羽;

    ②1%的食盐混饲2~3天,可防治脱肛(注意充足饮水);

    ③也可选用啄毛灵、啄羽灵等药物用于治疗啄癖;

    ④发生外寄生虫病时,可用适当浓度的敌敌畏、敌百虫等药物杀灭寄生虫;

    ⑤鸡群发生啄癖时亦可将蔬菜、青草吊于鸡群之上,以转移其注意力;

    ⑥个体治疗。对于外伤或啄伤要及时治疗,涂擦紫药水、碘酊、樟脑油等,并隔离饲养。对于轻度脱肛的鸡,先用清洁的温水洗净脱出物,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用手轻轻将脱出组织推入肛门内,将鸡放在安静、阴凉处,只给水,一周不给料,使其停止产蛋,待病愈后再恢复正常饲养。对于脱出组织损伤严重的或反复脱出的鸡只,只能及时宰杀或淘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光照强度 食盐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