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囊病是目前我市流行普遍、表现突出和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由于其侵害的法氏囊是中枢免疫器官,常造成急性暴发性死亡,损失严重;其耐过者或治愈者,以及非典型性症状者,又能造成鸡体不同程度免疫抑制,使鸡群生长发育受阻,影响饲养生产成绩。笔者长期从事禽病门诊工作,现将笔者现阶段对该病的认识和感受简要介绍如下。
一、流行特点
1.不受季节限制。过去传染性囊病一般冬季少发或不发,只在春、夏、秋季节多发,尤以蚊蝇多的季节高发。现在冬季也发病,而且常常出现高发病率,基本上不受季节限制和影响。
2.不受鸡品种的影响。无论是肉仔鸡,还是蛋鸡,或是其他品种的鸡,其育雏、育成期同样表现高发态势。
3.传染性囊病病毒明显发生变异。在典型病例流行过程中,不断出现超强毒病毒感染,同时近年来又大面积出现弱毒感染的非典型性传染性囊病。
4.发病日龄在扩大。过去发病一般都在3~6周龄,以4周龄最易感。现在发病日龄大大提前了,笔者在禽病门诊中经常发现6~10日龄雏鸡发病,而另一方面发病也在大龄化、老龄化,笔者在2003年从100日龄到400日龄的商品蛋鸡中,经常发现非典型性病例,其中在180日龄以前的开产和待产鸡中发现多例解剖症状和幼龄鸡完全相同。
二、临床症状
部分病鸡发病前表现烦躁,有时出现啄尾、啄肛现象;大部分病鸡发病前明显由轻型腹泻很快转入严重腹泻,拉白色水样稀粪。病鸡食欲减退,饮欲增加。随着病情发展,发病鸡缩头、闭目、羽毛蓬乱、畏寒或蹲卧于一隅,或自动打堆;病情严重者快速脱水,并出现软瘫,个别鸡眼圈有出血现象。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长者3天左右,短者仅几个小时。典型暴发后有一个尖峰死亡过程,死亡情况不一,有的可达100%。典型发病呈“一过性”,非典型性发病呈慢性经过,死亡率极低,表现为散发性,随着鸡的日龄增大,临床症状减轻,产蛋鸡常常是采食正常,饮水增加,只明显表现腹泻,且腹泻程度不一,病程长者出现贫血症状。
三、病理变化
病鸡腿肌、胸肌出血,法氏囊肿大,肾肿,泄殖腔内充满尿酸盐。病情严重者,腿、胸肌出血成片,呈血腿、血胸状;法氏囊肿大浑圆,呈紫色葡萄状,或呈黄色胶冻覆盖状,剖开囊包,发病早期囊包内皱褶黏膜发炎,或囊包内充满黄色黏液;严重者皱褶黏膜充血、出血,或包内形成紫色干酪物。发病后期,有的法氏囊明显萎缩;肾肿大、色淡,有时呈斑纹状,肾小管充满白色尿酸盐;肝脏和脾脏微肿,色淡;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常常有溃疡斑条,或出血斑条;肌胃部分角质层常常表现粗糙,或出现溃疡斑点,角质层下有时有出血斑点。大龄鸡腿肌、胸肌可见刺状出血,泄殖腔尿酸盐增多,200日龄以内的鸡常常仍能见到法氏囊肿大现象。病鸡有时无明显腿肌胸肌表层出血,只可见肌肉深度黑色斑点。病鸡普遍血液变薄,血色变淡,血凝变差,肌肉有不同程度瘀血,鸡体脱水。
四、防治措施
1.在搞好鸡舍鸡场环境清洁卫生的同时,加强管理,实施“封闭”饲养,“全进全出”制饲养,实施生物安全控制技术和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的免疫程序,提高鸡体素质,在规范饲养中保证饲养安全运行。
2.如果商品肉仔鸡没有母源抗体,可在雏鸡1日龄时用传染性囊病弱毒疫苗进行首免。
3.有母源抗体的雏鸡,14日龄首免前可用抗传染性囊病中药拌料3天,或用利巴韦林制剂+抗生素饮水3天,以保证首免成功。
4.根据流行病学,制定相应的预防投药计划,投药可用抗病毒西药+抗生素饮水,也可用抗病毒中药+肾肿解毒药拌料。预防一般投服中药较西药适宜,经济实惠,且又开胃健脾,有明显促生长作用,更重要的是没有药残,能够较好地保证产品质量。
5.鸡群一旦发病,经确诊后,可提前用金刚烷胺制剂+肾肿解毒药饮水投服4~6小时,然后一边投药一边肌注抗传染性囊病血清或蛋黄抗体,待病情稳定后,再在饲料中改投清瘟败毒中药和肾肿解毒中药3~5天。如果具有并发症,更要坚持上述做法,并以投药治疗为主,增加并发症对症药物。假若病情复杂而严重,要用对症西药饮水和对症中药拌料同时进行,4~6小时后,用被动抗体饮服,个别病重者灌服,饮服可一天一次,连续2~3天,切不可轻率打针。鸡群能否实施打针,可先通过小面积试验后定夺,实践中常常见到的情况是,打针前鸡群病情发作平稳、缓慢,打针后病情急剧变化,引起暴发性死亡,有时一发不可收拾,由此引起全群灭绝的后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j/10/2009-06-26/24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