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鸡病防治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 

    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病原 

    本病病原属于疱疹病毒的B亚群(细胞结合毒),共分三个血清型:血清1型,对鸡致病致瘤,主要毒株有超强毒(Md5等)、强毒(JW、GA、京?1等);血清2型,对鸡无致病性,主要毒株有SB?1和301B/1等;血清3型,对鸡无致病性,但可使鸡有良好的抵抗力,是一株火鸡疱疹病毒株(HVT-FC126株)。 

    该病毒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产生典型的痘斑,卵黄囊接种较好。能在鸡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产生痘斑。 

    完整病毒的抵抗力较强,在粪便和垫料中的病毒,室温下可存活4~6个月之久。细胞结合毒在4℃可存活2周,在37℃存活18小时,在50℃存活30分钟,60℃只能存活1分钟。 

    (二)流行病学 

    鸡易感,火鸡、山鸡和鹌鹑等较少感染,哺乳动物不感染。病鸡和带毒鸡是传染来源,尤其是这类鸡的羽毛囊上皮内存在大量完整的病毒,随皮肤代谢脱落后污染环境,成为在自然条件下最主要的传染来源。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染经呼吸道进入体内,污染的饲料、饮水和人员也可带毒传播。孵房污染能使刚出壳雏鸡的感染性明显增加。 

    1日龄雏鸡最易感染,2~18周龄鸡均可发病。母鸡比公鸡易感性高。来航鸡抵抗力较强,肉鸡抵抗力低。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常为3~4周,一般在50日龄以后出现症状,70日龄后陆续出现死亡,90日龄以后达到高峰,很少晚至30周龄才出现症状,偶见3~4周龄的幼龄鸡和60周龄的老龄鸡发病。 

    本病的发病率变化很大,一般肉鸡为20%~30%,个别达60%,产蛋鸡为10%~15%,严重达50%,死亡率与之相当。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等四种类型。 

    1.神经型 

    常侵害周围神经,以坐骨神经和臂神经最易受侵害。当坐骨神经受损时病鸡一侧腿发生不全或完全麻痹,站立不稳,两腿前后伸展,呈“劈叉”姿势,为典型症状。当臂神经受损时,翅膀下垂;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损时病鸡低头或斜颈;迷走神经受损鸡嗉囊麻痹或膨大,食物不能下行。一般病鸡精神尚好,并有食欲,但往往由于饮不到水而脱水,吃不到饲料而衰竭,或被其他鸡只践踏,最后均以死亡而告终,多数情况下病鸡被淘汰。 

    2.内脏型 

    常见于50~70日龄的鸡,病鸡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羽毛松乱,鸡冠苍白、皱缩,有的鸡冠呈黑紫色,黄白色或黄绿色下痢,迅速消瘦,胸骨似刀锋,触诊腹部能摸到硬块。病鸡脱水、昏迷,最后死亡。 
    3.眼型 

    在病鸡群中很少见到,一旦出现则病鸡表现瞳孔缩小,严重时仅有针尖大小;虹膜边缘不整齐,呈环状或斑点状,颜色由正常的桔红色变为弥漫性的灰白色,呈“鱼眼状”。轻者表现对光线强度的反应迟钝,重者对光线失去调节能力,最终失明。 
    4.皮肤型 

    较少见,往往在禽类加工厂屠宰鸡只时褪毛后才发现,主要表现为毛囊肿大或皮肤出现结节。 

    临床上以神经型和内脏型多见,有的鸡群发病以神经型为主,内脏型较少,一般死亡率在5%以下,且当鸡群开产前本病流行基本平息。有的鸡群发病以内脏型为主,兼有神经型,危害大损失严重,常造成较高的死亡率。 

    (四)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变化多见于神经型,以受损害神经(常见于腰荐神经、坐骨神经)的横纹消失,变成灰色或黄色,或增粗、水肿,比正常的大2~3倍,有时更大,多侵害一侧神经,有时双侧神经均受侵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病毒 马立克氏病 羽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