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鹅技术 > 鹅病防治

鹅前殖吸虫病防治


前殖吸虫病时危害产蛋鹅的一种寄生虫病。其虫体主要寄生于鹅的直肠、腔上囊、泄殖腔和输卵管,严重者继发卵黄性腹膜炎而死亡。目前己知的前殖吸虫有六种,即卵圆前殖吸虫、楔形前殖吸虫、巨睾前殖吸虫、罗氏前殖吸虫、鸭前殖吸虫和透明前殖吸虫,其中较为常见的主要是透明前殖吸虫。

  1.病原及流行特点。

  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华东、华南地区较为多见,以春、夏两季较为流行,各种年龄的鹅均有发生感染。但以产蛋母鹅发病严重,本病除感染鸭、鹅外,鸡和野鸭及其他多种野鸟均可发生感染。其中产蛋鸡发病最为严重。

  2.临床症状。

  鹅在疾病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当虫体破坏输卵管的黏膜和分泌蛋白及蛋壳的腺体时,就使形成蛋的正常机能发生障碍,鹅则产出无壳蛋、软壳蛋或无卵黄蛋等,一旦患卵子破裂患卵黄性腹膜炎时,则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消瘦,并排出蛋壳碎片、流出大量黏稠的蛋白,泄殖腔充血,严重者泄殖腔脱出,继而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在流行地区进行有计划的定期驱虫,消灭第一中间宿主,有条件的地区可用药物杀灭。药物治疗,可用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一次口服,疗效良好,也可用吡喹酮按每千克10―15毫克也有良好的疗效。但驱虫最好在产蛋前进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鹅 病原 吡喹酮 丙硫咪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