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牛蛙养殖技术

特养品种:牛蛙




  7、湿度由于牛蛙的皮肤是辅助呼吸器官,不具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组织。因此,它所栖息的周围环境要有水域,还要有较高的湿度。蝌蚪不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生存。可见,环境湿度是牛蛙生存的又一决定因素。

  牛蛙对于湿度的耐受力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湿度要求也增高。如果将牛蛙放在50℃的干燥空气中超过3h,而体温却维持在35℃,在强烈蒸发下牛蛙很快死去。幼蛙在干燥和日晒环境下,30min会晒死;暴露在干燥空气中20h,同样不能存活。温度在0℃左右,牛蛙肾脏停止排水。但生活在潮湿环境的冬眠蛙,通过皮肤吸收水分,使各器官含水量有增无减。

泡椒牛蛙

(二)牛蛙的食性

  牛蛙的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尤其喜食活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浆、麸皮、面粉等。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围包括: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甲壳类虾;软体动物,如螺、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幼体及哺乳类的内脏等。

  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l0倍。6~8月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摄食l60g人工饲料。平均每天食5克为宜。

  牛蛙生性凶残,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囚此,人工养殖牛蛙要大小分养,尽量避免其同类相残。牛蛙能吃也耐饥。在食物极度缺乏时,牛蛙的新陈代谢水平会自然降低。在低温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个月至1年的饥饿,体重大幅度减轻。

  (四)牛蛙的生长

  1、蝌蚪生长蝌蚪适宜生长的水温20℃~30℃,在此温度区间,蝌蚪生长变态时间约为85天左右。不同的地区,由于气温和水温的不同,蝌蚪的生长速度及变态时间也不相同。在同一地点,蝌蚪变态的速度快慢和水温高低亦有密切关系,低温是影响蝌蚪生长变态的主要因素。

  2、成蛙生长牛蛙成蛙阶段的生长比蝌蚪阶段要快得多。牛蛙由蝌蚪变态成蛙后,生长主要是身体重量的增加,身体长度的增加相对缓慢得多。在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的情况下,牛蛙生长十分快速,平均每月可增重50g左右。饲养5个月幼蛙个体即可长到250g左右的商品蛙出售。性腺成熟以后,牛蛙生长明显减慢,因为一部分消化吸收的养分要供给生殖细胞生长。此时,牛蛙大多在2龄,体重大多在350g以上。成蛙的生长受温度和食物的制约。水温低于10℃或高于34℃,牛蛙基本不吃食。水温处于23℃~28℃最适生长阶段,如果食物不充足,牛蛙生长减慢。冬季温度降到10℃以下,牛蛙大多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但如果将它们移养人工温室或塑料大棚内,气温和水温处于20℃~30℃,牛蛙恢复吃食,生长快速,平均月增重可达30g以上,无冬眠现象。

大蒜牛蛙

(五)牛蛙的繁殖特性

  牛蛙雌雄异体。性成熟年龄一般需要8~9个月。从体重看,雌蛙重350g以上,雄蛙310g以上已达性成熟。但牛蛙性成熟时间随着地域、温度、饵料、野放或圈养等的差异而变化。

  牛蛙一年只产卵一次,繁殖季节在长江流域为5~9月,长江流域以南繁殖季节会提早,北方地区则会延迟。

  牛蛙实行体外受精。在生殖季节,雌雄牛蛙在水中实行抱对,并将卵和精子分别排出体外,在水中精卵结合受精,受精卵经胚胎发育,几天内就成为蝌蚪行水中生活。蝌蚪经发育变态,成为幼蛙,完成由水生到陆生的转变。幼蛙经生长发育达到性成熟,又可产卵、排精繁殖后代。

  性成熟的牛蛙,不论雌雄,均会发情。雄蛙发情时其前肢的婚姻瘤格外明显,呈肉红色。发情初时为鸣叫,并叫得频繁,还有追逐行为,表明雌雄蛙急于求偶。雌蛙发情时,不摄食,向雄蛙叫声处跳跃或游动,有时有“卡”声应和雄蛙的叫声,表明雌蛙的求偶愿望。牛蛙发情时摄食很少,雄蛙更为显著。产卵后即大量进食尤其是雌蛙。

  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雄蛙频频鸣叫追逐,拥抱十分激烈。一般雌蛙比雄蛙发情迟,雌蛙没有求偶要求时,雄蛙虽屡次追逐,均被丢开。一旦雌蛙有求偶要求时,会徘徊在浅水中,并依恋在雄蛙左右不离,寻求拥抱。此时,雄蛙爬上雌蛙背部,用前肢夹住雌蛙,婚姻瘤抵住雌蛙腋下,这就是抱对。抱对行为是为了激雌雄蛙分泌性激素,引起产卵排精,抱对时间一般在下半夜进行,拥抱时间一般要l~2天,有时长达3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沼泽 残留物 食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