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林蛙养殖技术

中国林蛙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4、蝌蚪的饲养管理
  
  卵团经过5天左右时间的孵化,蝌蚪就会陆续从卵胶膜中出来,这时的蝌蚪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不需要喂食。蝌蚪出膜一周后即开始投喂人工饵料,开始以泼洒豆浆、蛋黄浆为好,以后逐渐投喂煮熟的玉米粉、麸皮、青菜、鱼粉、猪肺等饲料。前期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为辅,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植物性饲料有利于蝌蚪个体的生长,动物性饲料有利于蝌蚪的发育变态。
  
  蝌蚪的饲养密度前期以1000只/米2为宜,以后随着蝌蚪的长大要根据蝌蚪的大小进行分池,降低密度。分池时同样大小的蝌蚪在同一池中饲养。
  
  前期投喂饵料每天一次,量以池中略有剩余为宜。量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则在水中腐败变质影响水质,过少则蝌蚪不能吃足影响生长发育。后期每天投喂两次,量也以池中略有剩余为好。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要逐渐增加。从开始投喂饵料以后要经常换水,并要定期消毒。
  
  蝌蚪经过30天左右的养殖,就开始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以后再逐渐长出前肢。鳃开始萎缩,逐渐改用肺呼吸,尾巴逐渐变短直至消失,此时变态成幼蛙,在陆地生活。
  
  5、幼蛙的养殖管理
  
  蝌蚪进入变态期以后,要在尾巴消失之前将变态的蝌蚪转至预先消毒好的幼蛙池的水坑中养殖,让其变态。这时蝌蚪的放养密度为200只/米2。
  
  刚变态的幼蛙,靠吸收尾巴的营养来生活,不需要投喂饵料。幼蛙的尾巴完全吸收以后,要开始投喂2-3月龄的小黄粉虫或1-2日龄的蝇蛆,并且用灯光引诱天然昆虫为辅助饵料。投喂时间为早晨和傍晚各一次,投喂量以场地中略有剩余为宜。并注意不要投进水坑中。
  
  幼蛙进池后,每天要根据场地中土壤的情况及时洒水,场地中既要保持潮湿但又不能有太多的积水。同时洒水的时间也要与投喂饵料的时间相隔2小时左右。阴天、雨天可少洒水或不洒水,晴天多洒水,炎热的夏季每天要洒2-3次水。
  
  场地中要定期用漂白粉进行消毒,特别是夏秋炎热的季节更要注意。投喂的饵料要保持清洁,定期加抗菌素拌料投喂,同时饵料也要多样化,不能单一。每天要进行巡池,观察蛙的生长情况,以及是否有敌害、逃逸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林蛙的主要敌害有鸟、鼠、蛇等,以鼠害最为严重。
  
  6、成蛙的养殖管理 成蛙的养殖管理与幼蛙相同。
  
  四、中国林蛙的深加工开发前景
  
  据了解,2000年国际市场中药销售总额为156亿,而中国大陆只占了4%,其大部分市场被日本和中国台湾所占有,“十五”国家科技计划已把“中药现代化”、“创新药物”列入重点攻关课题,蛤蟆油作为中国的名贵药材,在创汇中也占有一定分额,现已开发出“哈士蟆口服液”、“冰糖哈士蟆饵料”、“丽人凡”、“虫草哈士蟆胶囊”等营养保健品。
  
  1、休闲观光农业与餐饮
  
  中国林蛙与猴头、熊掌、飞龙并称“四大山珍”是高档宴席中的上品,都市外围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休闲餐饮有机结合,对挖掘旅游资源、更好地适应人们的旅游观念、促进人们的环保意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保健品
  
  市场上目前约有20多种此类保健食品,由于受到原料的制约,产量很低,随着养殖量的增加,有望开发更多的保健食品和绿色食品。
  
  3、化妆品
  
  中国林蛙取油后的卵块是高档化妆品的加工原料,目前市场尚未广泛开发,随着原料充足将会开发出“祛斑霜”之类的化妆品。
  
  4、药品
  
  中国林蛙药品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市场原料的增加,可开发性保健药品和用于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炎、肺痨、结核病等的特效药。
  
  目前市场上哈士蟆油几乎是有价无市,其主要因素是资源受到限制,导致市场价格十分昂贵,国内售价达4400元/千克,东南亚地区的哈士蟆油消费很大,市场价达1500美元/千克,所以目前养殖中国林蛙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植物性饲料 果树 污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