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林蛙养殖技术

中国林蛙的经济价值的几种生态养殖模式


     一、中国林蛙的经济价值

    中国林蛙俗称哈士蟆、黄蛤蟆、油哈蟆、红肚田鸡,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东北三省为主要产区,尤以吉林为最。林蛙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其雌蛙输卵管干燥物是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哈士蟆油,也称田鸡油或蛤蟆油。林蛙又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蛙油中含有蛋白质56.3%、脂肪3.5%、矿物质4.7%、无氮有机物27.5%,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是男女皆宜的保健品。林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蛙肉中含蛋白质79%,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蛤蟆油在东北当地市场每公斤价格在4000元左右。由于狂捕滥杀,导致中国林蛙数量急剧下降,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因而林蛙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呈供不应求局面,价格昂贵。在保护资源的同时,发展林蛙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同时中国林蛙的南移养殖也正在被人们重视。

    林蛙是东北的"三宝"之一,是东北山区的地域经济特产,但是专靠野生放养和半人工养殖效益是不理想的。野生放养的林蛙回归率在0.5%左右,半人工养殖的林蛙回归率在3%左右。而全人工养殖回归率可达40%。所以推广全人工养殖林蛙是完全必要的。

    人工养殖林蛙,就是模拟野生自然环境条件,人工繁殖充足黄粉虫作为中国林蛙的主要饲料。四周围栏防鼠、蛇等天敌的危害和逃逸,人为创造很好的越冬条件,防止病害的发生。完成蝌蚪的人工孵化,雌性诱变技术。根据生态学原理,利用时空差和生物间同生互利的原则,创造生态型集约化的人工养殖环境条件,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解决林蛙人工养殖中的饲料、喂养、逃逸、天敌、病害、越冬、快速育蛙等难题。

    人工圈养林蛙经济效益可观。农户家庭饲养,可在头年秋收结束农闲时候,准备黄粉虫25公斤,制200个养虫盘,在8~10平方米的室内就可以繁殖。根据不同季节,养黄粉虫成本高低也不同。除麦麸外要准备白菜、萝卜、土豆等蔬菜喂虫。在第二年春天准备蛙卵200团,建一个1000平方米的蛙圈,用塑料布、大块砖等围栏,保证林蛙不能逃、天敌不能危害、植被条件好就可以了。经过认真细心管理,秋后可收小蛙8~10万只,如果出售,平均每只0.5元,计4万元。

    二、中国林蛙的几种养殖模式

    人工养殖林蛙有封沟养殖法、大棚生态综合孵化半封闭养殖法、大棚立体综合生态全封闭养殖法、室内高密度快速精养法等。

    1.封沟养殖法。

    (1)场址的选择:场址应选择在具有林蛙不同生活时期所需要的自然条件的地方,以免引起蛙群搬迁。饲养地要有山、有水、有草、有林,人工养殖实践表明,场址选在"两山夹一沟"地带,林木要茂密成片,水要长流不断,沟河上游无工厂、村庄的污染。

    (2)产卵池的建设:产卵池即孵化池,应在头一年修好,也可利用现成的方塘、小塘坝做孵化池。孵化池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池身的中下部,用宽60厘米、高50厘米的土垄围成长10米、宽4米的长方形池。水深30厘米左右,池水要平静,日流水量不超过1立方米,以利于提高水温。在漏水的地方修成单排单灌式孵化池。先修一条流水沟,使孵化池整齐地排列于水沟的两侧,每个池子与水沟间留有通水口,便于池水流通。水口处用铁纱或纱布封好,防止蝌蚪游出。在每个水口下游方向,根据池内水位,用石头修一拦沟小坝,以便不断补充池内漏掉的水量。

    (3)捕捞种蛙和种卵:在4月初林蛙冬眠结束时捕捞。一般林蛙于每年4月初(清明节前后),在气温较高的阴雨之夜,便大批出蛰顺水至下游,上岸交配产卵,这时是捕捞种蛙的适宜时机。捕捞时,可在河沟里修一小坝,并留一水口,让水形成落差,再在水口下方安放捕蛙"须笼",当种蛙顺水流过水口时,便落入"须笼"里。将捕到的种蛙及时转放到孵化池里,池的四周钉上木桩、围上塑料布,底边用泥土压死,以防种蛙外逃。也可将捕到的种蛙放在特制的产卵篓里,篓底直径60厘米,每篓放50对,篓坐于池水中。篓中种蛙开始产卵后,随时将所产的卵块取出,放在池水中,同时将产完卵的雌蛙放掉,雄蛙仍留放篓里,使其继续与雌蛙抱对。另外,也可收集林蛙散产的卵,放入孵化池内集中管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饲料 黄粉虫 回归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