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的生物学特征
孔雀栖居于海拔2000米高度以下开阔稀树草原,或生长在灌木丛、针叶、阔叶等树木开阔的高原地带,尤其喜欢在靠近溪间沿岸和树林空旷的地方活动。我国云南南部以及孟加拉、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分布的主要是绿孔雀,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分布的主要是蓝孔雀。
孔雀脚强健,善奔走而不善飞行,爪钝,善挖土,嘴坚硬。上喙呈弓形,翅膀短圆,喜结群活动。遇敌也可作短暂飞行。常见1雄伴3只~5只雌鸟,同雏鸟一起活动,雄鸟在前,雏鸟居中,雌鸟在后,走路时上下点头,并不断伸长脖子东张西望。野生孔雀有固定的觅食时间,清晨趁云雾尚未弥散,则静悄悄地来到河边饮水,梳理羽毛,然后觅食,中午则隐藏于阴凉处休息,日落前再觅食一次,晚上栖居于固定的树枝中。孔雀食性杂,吃植物的种子、稻谷、芽苗、草子等,也吃一些浆果和蟋蟀、蚱蜢、小蛾等。孔雀的寿命为20年~25年,22月龄的孔雀开始交配产卵。
人工饲养孔雀,应根据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创造一些必要的环境条件。孔雀可成对或一雄配二三雌同笼饲养,也可以大范围饲养。要求定点喂食。房舍一般5米×5米×5米,运动场宜大,用铁丝网围栏。运动场宜用土地,并需要树林遮阳,舍内应以硬底垫沙较好,2米左右处设置栖架。房舍要求坐北朝南,地势稍高,光线充足。
孔雀的生长发育特点
据对1日龄~60日龄的孔雀的嘴峰长、翼长、胫长、体长、体重等项进行测量,在孔雀60日龄的生长阶段中,平均日增重可达9.79克,体长平均日增长达0.517厘米,生长最快的为尾长,其次是体重、翼长、体长、胫长,增长速度最慢最不明显的是嘴峰长。15日龄~40日龄为体重、体长生长的旺盛期,105日龄幼孔雀出现开屏现象。
孔雀的饲养技术
育雏孔雀的饲养管理刚孵出的雏孔雀体被为黄褐色羽,头顶及背部略深,腹部色浅,出壳时已有黑褐色飞羽。由于小雏体弱而娇嫩,需要比较高的环境温度和较高的营养,同时要求管理特别细致。
人工育雏需要育雏笼舍、育雏器、水槽和食槽等设备。育雏前将笼舍及设备进行彻底消毒。温度应根据雏鸟的日龄和表现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1日龄~10日龄34℃~38℃,11日龄~20日龄28℃~26℃,21日龄~30日龄26℃~24℃。以后,随着孔雀日龄的增加,羽毛的增加,抗寒能力逐渐加强。1周后,在天气晴时,可将孔雀放置室外活动,使其慢慢地适应外界的环境、气侯、温度等。
孔雀属早成雏鸟类,出壳后即能自己取食。开食前应让其自饮一些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水。然后饲喂鸡花料(含粗蛋白要求在22.5%以上)。1日龄~10日龄,每天喂4次,同时在鸡花料中加入熟鸡蛋黄、黄粉虫和切碎的青绿饲料。11日龄~30日龄,每天喂3次,鸡花料中适当加入熟鸡蛋、青绿饲料及面粉虫。31日龄以后,每天喂2次~3次。饲料中可适当添加高粱、黄粉虫、面粉虫等。熟鸡蛋在饲料中的含量逐渐减少,至60日龄时可以结束饲喂,90日龄以后和成年孔雀饲喂相同。
雏孔雀的日常管理要求非常细致。尽力保持环境的安静,严禁嘈杂。逐渐建立食物条件反射。每日清晨应仔细观察温度、小雏的精神状态及粪便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笼舍要求清洁,并保证有充足的保健沙让孔雀自由采食。食槽、水槽做到每日清洗。每周烫洗消毒一次。由于孔雀翅羽生长速度快,1周后即可飞翔,应采取防逃措施。另外,在整个饲养期间,应定期防疫,定期驱虫,定期消毒。
成年孔雀的饲养管理成年孔雀的日常管理主要为清扫笼舍、房舍、粪便及饮食用具。喂料应定时,不能随意更改,使孔雀生活有一定的规律。孔雀的饲料主要由粒料、混合饲料、青绿饲料三部分构成。粒料主要有高粱、玉米、大麦、麻子等,粒料盆应选择大号沉重些的铝盆,以防被孔雀跳翻。混合饲料是由各种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及骨粉、钙粉、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构成。青绿饲料则是指各种菜叶、嫩草、瓜果等。在育雏时,需加入适量肉末、熟鸡蛋等,先将其切碎,加入适当混合料拌匀,称之软料,软料可单独喂给,也可拌入青饲料中喂给。孔雀在繁殖期、换羽期,应适当增加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E,以及贝壳、骨粉等矿物质饲料。孔雀的饲料主要是粒料、混合(软料)、青绿料搭配而成。每天应注意孔雀的各料采食量,次日适当调整,以减少浪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teyang/kongque/2008-12-29/4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