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金鳟的生态习性及其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防治办法:适当稀养可起到预防作用。治疗方法可用1/2000的硫酸铜溶液浸浴1~2min,每天3~4次可见明显疗效;也可每500g大黄浸泡在10kg 水中,水中含0.3%氨水。经12~24h后,先用池水稀释再全池遍洒浓度为(2.5~3.7)×10E-6,可起到显著效果。

金鳟的肠炎病是鲑科鱼类的常见疾病,多发生于5g以下的稚鱼阶段。病鱼肠管发炎、充血,肠内无食物,并充满白色或黄色黏液。弧菌病与病毒性疾病均可诱发此病。

防治办法:用大蒜素粉(含量10%)口服用量100mg/kg鱼体重,连续投喂1~6d,或服用新诺明用量100mg/kg鱼体重,连续投喂5~7d,第一天用量加倍。也可用地锦草、铁苋菜、辣蓼按10kg鱼用干草50g,每天一次,连续3d,三种草药可任取两种或三种成为复方具有同样疗效。

金鳟的弧菌性疾病多在晚春或秋季水温15C以上时发病。病鱼眼球突出、白浊、糜烂,鳍基部、体表、肛门、口腔等处出血。病重鱼肌肉坏死,肠管充血、发炎,肾脾肿大。

防治办法:用磺胺类药物混拌于饲料中,投喂1周,然后清刷池子,并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也可用1/50万浓度的盐水浸洗20min。或用土霉素,用量50~80mg/kg鱼体体重,连续使用4~6d。

2.3 真菌性疾病 金鳟的真菌性疾病主要是水霉菌病,又称水霉病,多发生在孵化期死卵或损伤的卵上,并能侵害临近的好卵,使活卵窒息死亡,另外也易在受伤的鱼体处着生。发病初期出现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绒毛状,使患处肌肉溃烂坏死。水霉繁殖适温在4~14℃。

防治办法:主要预防办法是孵化期注意拣除死卵,拉网时注意不要擦伤鱼体。治疗方法有将病鱼卵用5%的福尔马林每次浸洗30min;幼鱼可用1%的食盐水浸洗20min,成鱼用 1%食盐水浸洗1小时或用高锰酸钾10mg/L浓度浸洗1h或用食盐、小苏打合剂浸洗,浓度为食盐25mg/L加上小苏打25mg/L浸洗1h。

2.4 寄生虫类疾病 金鳟的寄生虫类疾病主要是细鳞鱼三代虫病,病原体是细鳞鱼三代虫,虫体寄生于鱼的体侧、背鳍、臀鳍、尾鳍或鳃等部位。该病’多发于春季至初夏,体重为1~3g的稚鱼时期。病鱼常翻转急游或侧身贴于池壁,因虫体刺激,体表分泌黏液较多且呈灰白色绒毛状。另外,病重者鳃肿大,鳃丝暗黑色,体色黑瘦,不摄食,离群缓游,渐趋死亡,死亡率达10%左右。

防治办法:此病可用1/2000~1/4000的甲醛液浸洗病鱼30~60min,或用2%浓度的盐水浸洗2h。

2.5 营养不良疾病 金鳟的营养不良病主要是肝脂肪变性病,此病是人工养殖虹鳟由于投喂的饲料营养含量不全、长期缺乏必需氨基酸或维生素等造成的。不新鲜的、发霉的或氧化变质的饲料,以及饲料中碳水化合物、脂肪、磷等过多均可引发此病的发生。病鱼体色发黑,鳃颜色变淡,体质衰弱,离群,不活泼,独自漂在缓流处。肝脏肿大,呈黄色、黄白色或黄褐色,胆囊肿大呈黄色。胃肠充满黄色粘液,无食物,肠末端溃疡充血。

防治办法:发现病鱼应立即改投喂优质饵料,减少投喂量,并在饵料中增加维生素的含量。病情较轻的鱼经过1~2个月便可完全治愈,严重者则无法挽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细菌 饲料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