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蟹类病害的诊断详细流程




  [流行情况]蟹栖拟阿脑虫为兼性寄生纤毛虫,为机会侵入者。蟹饲养在拥挤条件下,互相刺伤,致使拟阿脑虫从伤口侵入,在血淋巴中大量繁殖,破坏宿主组织,引起宿主死亡。

  [诊断方法]取血淋巴或心脏直接镜检,可看到前端尖、后端圆、具尾毛长形的纤毛虫,就可确诊。

  (十一)蟹奴病

  [病原]寄生甲壳类蟹奴。

  [症状]蟹奴附着在授腹部,使病蟹的脐略显臃肿,揭开脐盖,可看到多个乳白色或半透明的颗粒状虫体。蟹不能蜕皮,严重阻碍了蟹的生长发育,病蟹均失去生殖能力,一般不能长到商品规格。患病严重的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

  [流行情况]蟹奴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种类也多,能侵害许多种蟹类,有时感染率较高。我国上海、湖北、安散等地时有发生,且在滩涂养的河蟹发病率特别高。如将已感染的蟹移至内陆淡水中饲养,则蟹奴不能繁殖幼体,从而不再感染。通常雌蟹的感染率较雄蟹高。流行季节为7~I0月份,以9月份为发病高峰,10月份以后逐渐下降。

  [诊断方法]掀开蟹的腹部,肉眼就可看到蟹奴的囊状部分。

  (十二)蜕壳困难病

  [病因]可能是因缺钙引起蜕壳困难病。

  [症状]病蟹背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背甲上有明显的棕色斑点,壳蜕不下,全身变黑死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病原 细菌 斑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