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胶州湾遭遇最大冰封 "北鲍南养"巧躲寒冬


  近期持续的低温天气使胶州湾遭遇近年来最大冰封,不少养殖户受损,而1月12日记者从胶南海洋渔业部门了解到,由于采取了“北鲍南养”的养殖方式,胶南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受影响,而海参养殖户也采取了深水养殖和虾池改造养殖等方式,成功躲过了寒冷天气的袭击。

   >>>“北鲍南养”池子上冻鲍鱼照样长

  1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胶南灵山卫街道办大湾村,与胶州和城阳的沿海一带不同,这里的海面并没有结冰,只是部分鲍鱼池子被冻上了。但养殖户张先生表示,虽然如此,他们这里的养殖户根本不担心结冰会冻死鲍鱼。

  谈到他们这么放心的原因,养殖户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鲍鱼2008年送到南方去过冬,2009年在这里生产,现在已经是半成品,鲍鱼不但没有冻死,而且还能在恶劣的天气里正常生长。

  “‘北鲍南养’让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天气!”大湾村党支部书记翟开军告诉记者,现在2000万粒鲍鱼苗都在福建过冬,均没有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据翟开军介绍,鲍鱼是一种特别“娇气”的水产品,生长的最佳水温在15℃左右,冬季大湾村海域的海水温度过低,鲍鱼就会停止进食和生长。为摆脱低温对鲍鱼生长的影响,他们采取了“北鲍南养”的方式,前往福建沿海寻租适宜海域养殖鲍鱼,等到来年4月中上旬再从福建运回胶南。另外,他们的鲍鱼苗种比较好,虽然今年的天气比较恶劣,但他们引进的鲍鱼从来没有冻死的现象。

   >>>海水循环大冷天海参池子不结冰

  除了“北鲍南养”的方式,胶南的养殖户还有另外几种办法对抗寒冷天气。

  在胶南琅琊镇养殖鲍鱼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讲只要不退潮鲍鱼就不会受冻,但退潮后鲍鱼就会露在外面,几个小时内,大量的鲍鱼就有可能被冻死。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们会在退潮后的第一时间给鲍鱼盖上薄膜,再在上面盖上床垫子等保暖用品,这样就好像给鲍鱼盖上了厚厚的“被子”,面对寒冷天气,鲍鱼根本不会受影响。

  胶南琅琊镇老龙湾养殖海域,有1000多亩的海参养殖基地,是整个琅琊镇最大的海参养殖基地,1月12日下午,记者在这里看到,不少海参养殖池子没有结冰。

  有十多年养殖经验的杨照勋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他尝试把原来的虾池改造成养殖海参的池子,再挖一条沟把海水引过来,这样,海水能不断地流向海参养殖池子,海参池子因此就不会结冰。即使结了冰,他们也会采取“破冰”的方式,给海参补充氧气。但破冰也需要掌握火候,一般来讲,阴天和大雪天要注意破冰,如果阳光充分,就没这个必要了。

   >>>及时应对仅扇贝养殖户受了影响

  谈到应对寒冷天气的措施,胶南市海洋与渔业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胶南市海洋与渔业局在接到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灾害天气预报后,要求全局动员,立即奔赴生产一线,特别是重点养殖户和沿途其他养殖户 ,布置防灾措施,嘱咐养殖户迅速提高水位,防止冻害,一旦发生结冰一定要在日出前破冰,防止缺氧致死,另外由于胶南采取了“北鲍南养”和深水养殖以及虾池改造海水循环养殖等有效措施,近期的寒冷天气里,胶南的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受损失,仅有海上养殖扇贝的养殖户受了一定的影响。

  被冻渔船十天内难出海

  受海冰影响,城阳胶州等地养殖海产品出现死亡苗头

  海面突然结冰,让岛城的水产业冻得“打了喷嚏”。1月12日,记者随海洋渔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城阳、胶州等地探访时发现,近海堆积的冰块未现消融态势,比砖头还厚的冰层仍在蔓延,冰层不但冻住了喂养鱼虾用的海藻,还让蛤蜊等海产品出现了死亡的苗头。目前,海洋渔业部门已组织养殖户 、渔民开展生产自救及灾后生产恢复。

   ●城阳红岛街道东大洋社区小蛤蜊苗没挨过寒冬

  1月12日上午10时许,在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以盛产红岛蛤蜊著称的城阳区红岛街道东大洋社区。

  在东大洋社区码头,几十艘渔船整齐地排在岸边,船下的冰块依然清晰可见。“冰块对潮间带有影响,我们曾挖上来一些蛤蜊查看,发现有的蛤蜊都被冻得张嘴了。”东大洋社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蛤蜊生长在潮间带,但现在不是蛤蜊的养殖季节,所以冻死的主要是些小蛤蜊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海洋 水产品 冻死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