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江夏“绿色螃蟹”撑起亿元产业


十月金秋,持蟹斗酒,赏菊吟诗,堪称国画之美。远离城市间钢筋水泥的禁锢,投身大自然秀山灵水的怀抱,在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品尝鲜美正宗的“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顿觉百湖入画增新韵,空灵奇幻入梦来!

  记者昨日从江夏区获悉,该区今年螃蟹养殖面积为36万亩,总产量将达3300吨;有望实现产值2.5亿元,比去年增长约25%。

  崛起放眼高端处

  “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又称清水大闸蟹,系我国著名的中华绒螯蟹。每年秋分过后,西北风起,大河蟹就开始成群入江,顺水东流产卵。第二年初夏,幼蟹溯江而上,进入淡水生长。

  素有“楚天首县”之誉的江夏区,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南大门,全区水域面积97万亩,大小湖泊136个,水体总量雄居湖北第一。

  宽广的水面和纵横的湖泊,使江夏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的栖息地,正是被世界自然基金会、中科院专家称作全球湿地资源最齐全、生物繁殖最佳境的“水上蓬莱”——梁子湖。

  江夏梁子湖面积大、水位深。上世纪90年代,梁子湖兴起养蟹。其时,有人建议,学习外地做法,建小面积围栏,实行人工集约化养蟹以弥补大湖散养的不足。

  省、市水产专家极力反对:“人工集约化养蟹属于资源消耗、环境过度依赖型的养殖模式,会使湖泊的蓄水、净化、气候调节等功能逐步退化,并加速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

  资料显示,由于阳澄湖围网养蟹面积疯长,近年来湖水变浑,水草没了。水质“富营养”迫使围网面积不断缩小,大闸蟹产量锐减。

  梁子湖是全国湿地资源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水质为国家Ⅱ类可直接饮用水。武汉市委副书记涂勇的心声:“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坚持生态科学养殖,保护好渔业水源生态,实现螃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养殖:保护与开发并重

  江夏区环保局,坚持每个月按照《国家地表水质标准》对梁子湖的水质进行监测。“最近一次的监测结果表明,梁子湖的水质依然符合国家Ⅱ类水标准。”近日,该区环保人士称。

  为保护好梁子湖水质,江夏实施了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湖泊周边禁止上工业项目,限制旅游开发项目,杜绝工业和生活污染,以保持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湖泊周围二十公里内,看不到大型的工厂和污染企业。

  秋高气爽,阳光普照,一艘艘小船荡漾在清澈见底的梁子湖上。“承包1.6万亩水面,搞生态养殖,今年可产河蟹9万公斤,收入将超过五百万元。”江夏区河蟹养殖大户马雪文站在船上对记者说。

  近年来,江夏区政府在大力保护梁子湖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湖泊河蟹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模式,严格限制围栏养蟹、湖泊集约化养殖等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技术模式。

  专家称,只要在湖中同一片小水域连续养殖3年的螃蟹,水草被吃光后,会危及整个湖泊的生态平衡。为此,市、区两级政府每年拨300万元,对投放长江水系蟹苗,并补种水草的蟹农,每亩补贴50元。

  2001年3月,马雪文在1.6万亩水面投放了200多万只北方蟹苗,但回捕率只有10%左右。2002年,马雪文使用长江水系蟹苗,每亩控制投放量80-120只,还从安徽引进了扁担草等适宜河蟹的草种,向湖中投放了1500公斤。他终于摸索出了生态养蟹的技术窍门。

  如今,在政策引导和同行示范下,江夏区蟹农在30多万亩梁子湖上发展生态养蟹产业。

  中兴品牌

  以前,数十万亩的梁子湖水面,数百万公斤的河蟹,却没有自己的品牌。

  2004年,武汉市副市长张学忙在一次公务设宴中,向客人介绍,武汉螃蟹发展迅速,预计全年产量可达2000多吨,而且绿色无公害,味美可口。客人们纷纷点头赞赏。

  然而,动筷子的时候,张学忙却发现,盘子里的螃蟹十分“特别”,最扎眼的几个大字是“阳澄湖大闸蟹”。原来,待客用的不是汉产螃蟹!

  遭遇尴尬的张学忙,将背刻“阳澄湖大闸蟹”的螃蟹包起来没有吃。再一了解:梁子湖所产螃蟹贴别人的品牌出口,价格翻好几倍。他坐不住了,转身到梁子湖边开会。

  环顾农产品市场,“有机食品”是最高荣誉。江夏水产人迅速确定战略:兴绿色产业,走有机食品路线。

  武汉市梁子湖水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盛主义介绍:“2001年,我们注册了‘梁子’牌商标,走出了注册申报的第一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营销 标记 水产品 湿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