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淡水珍珠的养殖管理技术




  人工采苗是将成熟的钩介幼虫从母体内排至一定容器的水中之后,及时投入寄主鱼,让钩介幼虫附着寄生、发育变态成稚蚌,脱离鱼体,然后进行孵化。

  (1)排幼(排出钩介幼虫) 排幼有两种方法:A、杀蚌取幼,将选好的成熟蚌杀开,取下左右两边孕育鳃瓣,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装有清水的容器(一般采用大脚盆)中,用细小竹枝打细分离或用手撕烂,然后用纱窗布洗在容器内;B、母蚌释放幼虫,将确认成熟母蚌外壳洗净,放在空气中干刺激2小时左右或放到太阳下晒1小时左右,再放入采苗容器中,每个大盆放蚌5-8个,加入清洁水使蚌淹没,不久蚌间隙地启闭双壳,絮状的钩介幼虫就会排出,随后即沉入水底。

  (2)附幼(钩介幼虫寄生鱼体上) 当水中钩介幼虫排放到一定数量或排放结束后,应将蚌移入另一容器内继续排幼或放回亲蚌培育池中。待下批钩介幼虫成熟后采苗。移走母蚌后要及时投入寄生鱼,并加入适量的新鲜水,轻轻搅拌,或者不断地淋水,或用送气机增氧,使水流动。这样不仅能将沉入水底、相互粘在一起的钩介幼虫冲散而浮游于水中,使之与鱼体充分地接触,便于及时附着,而且也增加了水中的氧气,有利于采苗鱼和钩介幼虫的成活。在附幼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当投入的寄主鱼鳃丝与鳍上附着的钩介幼虫(小白点)达到每尾鱼500-800时捞出饲养。否则,附着过多,就会造成寄主的死亡。

  (3)脱苗(稚蚌从鱼体脱离) 将附寄着钩介幼虫的寄主鱼放入育苗池饲养,一般每平方米水体放寄主鱼2千克,30尾左右。每个育苗池要放养同一批寄主鱼,这样脱苗时间可以同步,便于管理。钩介幼虫在鱼体上寄生的时间一般需6-16天。寄生时间的长短与水温高低关系密切。在适温范围内,水温愈高,寄生时间就愈短;反之就愈长。

  四、稚蚌的养殖与管理

  1、取出寄主鱼

  采苗鱼经过一段时间的养育,被附寄鱼体的钩介幼虫发育变态成为稚蚌,随即脱离鱼体,沉入水底。检查时如果发现鱼的鳃丝及鳍条上的小白点已全部消失,就表明稚蚌脱离鱼体的过程完毕,稚蚌开始营底栖生活。此时应及时将鱼捞走,不然,稚蚌会被肉食性的黄颡鱼吃掉。

  2、控制好水的流量

  整个稚蚌孵化培育阶段保持水流不断,刚从寄主脱下来的稚蚌,水的流量要小些,以免水量过大把稚蚌带走,以后随蚌的长大,水的流量也应逐步增大,以满足蚌的食物(浮游生物)和溶氧需要。

  3、做好操池

  一个池中的水流都是不均衡的,一般情况下都会产生产不同程度的死角,使稚蚌在一个池分布不均,产生淤泥堆积,稚蚌生长差异很大,有的造成死亡。因此,做好操池工作非常重要。操池一般是每天两次,即上午10点一次,晚上10点——次。方法是用手轻轻搅动水(手不要碰到池底,以伤稚蚌),使淤泥泛起,被水流带走,也使稚分布上均匀。早期操池应停水进行,以免很小的稚蚌被流水带走。

  4、保持孵化室阴暗,防止阳光直射

  这主要是防止青泥苔滋生而缠绕稚蚌,另一方面维持稚蚌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所以孵化池上空一定要搭好遮阴棚。

  5、定期添加营养土

  营养土一般采用房前屋后的松肥泥或淤泥晒干、打细,过筛去杂。加泥方法,将泥土用水调和溶解,均匀泼洒各池。用量:以蚌有多大,泥有好深,逐渐施加。作用主要是为蚌增添营养,使蚌能埋立,保持生态平衡。

  6、防止鱼、虾、水蚯蚓、野鸭、家鸭、水鸟、水老鼠等捕吃稚蚌

  除以上外,还应注意定期抽水到蓄水池,使之保持一定压力,平衡供水。经常检查进水管的喷水情况,如发现孔眼塞死,应及时通开。寄生鱼在孵化池内时,应密切观察,以防水小缺氧死亡。

  五、幼蚌的培育

  稚蚌孵化长到0.8-1厘米后,消耗的饵料和溶氧越来越多,排泄的废物也大量增加,原繁殖池已满足不了幼蚌对饵料和溶氧的需求,水质越来越恶化,蚌互相拥挤,如不及时分池将严重影响生长。另外,这时幼蚌的生活能力已较强,可在多种环境下生长发育,及时分池对幼蚌的成活率和快速生长大有益处。

  1、幼蚌养殖水域要求

  水面不要太小,水源要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晰,溶氧不低于4毫克/升,pH值在7-8,透明度在40厘米,并经常保持有微流水。在静水或小水体养殖池,应设机械冲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寄主 黄颡鱼 过滤 育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