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中华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中华鲟是典型的江海洄游性鱼类,它的一生主要生活在海洋中。根据调查,在产卵洄游群体中雌鲟最小年龄13龄,最大年龄33令,体长170~320cm,体重150~500kg;雄鲟最小年龄8令,最大年龄23令,体长150~270cm,体重25~150kg。中华鲟到了性成熟年龄时,从海洋进入长江口,潜游于江底,上溯数千公里,至长江上游的四川江段至金沙江下游江段进行产卵繁殖,葛洲坝截流后,改变了长江的生态环境,阻断了中华鲟的产卵洄游通道,使全部产卵群体被阻隔在坝下,产卵场从16处减少到1处;导致了产卵洄游群体的多极分化,洄游距离从3000余公里缩短到1850公里,幼鲟到达长江口的时间也约提早1个月。仔鲟从产卵场孵出以后,随江水顺流而下,到了翌年3~4月份经湖北江段,5月上旬至7月上旬过江苏江段,即5月上旬开始陆续到达长江口水域,在这里约停留到9月底逐渐进入海洋生活,直到第一次产卵洄游,再重返长江。中华鲟在海洋生活期间主要摄食舌鳎鱼、黄鲫、青带小公鱼、康吉鳗及虾、蟹类。幼鲟在长江口主要摄食白虾、蟹类,兼有少量黄丝藻、水生微管束植物、枝角类和桡足类等。但其产卵群体入江以后停止摄食。

  中华鲟仔幼鲟降海洄游路程长,生存能力较低,受自然危害较大,加之人为破坏,中华鲟资源量补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由于长期受到水污染、航运业和渔业捕捞影响,尤其是葛洲坝等水工建筑截流阻断了洄游路线,其资源量濒临灭绝,1988年,中华鲟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故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中华鲟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不易恢复,原来分布于我国近海及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黄河,目前在黄河、钱塘江、闽江均已绝迹,珠江数量极少,仅长江现存一定数量,而且由于中华鲟的补充群体不足,其种群数量程继续下降趋势,目前中华鲟产卵群体数量已出现陡降期,如不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中华鲟将有可能灭绝。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中华鲟 群体 海洋 蟹类
上一篇 : 大口黑鲈养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