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生态育苗技术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0.2~0.33公顷,水深1~1.2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池埂坚固,不漏水,池底平坦,少淤泥。

2.清塘消毒

池塘留水10~2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80公斤化水,待生石灰吸水溶化后趁热将石灰水均匀泼洒到池中,第2天用铁耙翻动塘泥,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彻底杀灭野杂鱼及有害生物,同时又使淤泥里的休眠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发。

3.注水施肥

池塘消毒后,第3天开始注水,注水深70厘米左右,进水口要用40目的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之后每667平方米泼洒发酵后的粪肥150公斤或豆浆5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如塘水很肥,可少施或不施肥。

4.鱼苗的暂养或运输

鱼苗的运输可用氧气袋充氧装箱运输。鱼苗在运输前一定要在网箱中暂养5~6小时,以锻炼鱼苗的适应力并排出鱼体内的粪便和排泄物,以免在运输过程中污染水质。运输时选用井水最好,在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选有机物少的清水,水温较高时可加冰块运输。

5.鱼苗放养

为了使鱼苗在下塘后能获得较多的适口饵料(轮虫、小型枝角类),一般在清塘8~10天后(轮虫、小型枝角类繁殖高峰期)开始放苗。放苗时一定要注意调节温差,温差不能超过5℃。放养时间在晴天的上午最佳,放养量每667平方米0.8~1厘米长的鱼苗4万~5万尾.

6.日常管理

在鱼苗培育的整个过程中都依赖于天然饵料,不但刚下塘的鱼苗需要充足的适口饵料,而且以后各个发育阶段也都要有丰富的适口饵料,因此天然饵料是否充足适口,是养好鱼苗的关键。在培育过程中,每天早上、傍晚要检查池中的饵料生物量,通常鱼苗下塘饲养3~5天后,池中饵料生物量就会逐渐下降,这时应及时补充有机肥料,每2天泼洒一次豆浆,其量为每667平方米10~15公斤,或从其他池塘中捞取浮游生物作为补充饵料,同时每隔一周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20厘米左右,保持水质良好,随着鱼苗的生长最后加到1.2米左右。鱼苗经过12~15天的饲养,体长可达3厘米以上,成活率80%~90%.

7.病害防治

黄颡鱼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常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做好常规消毒预防工作,就很少发生病害、在病害防治中,应使用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药品。由于黄颡鱼为无鳞鱼,对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敏感,要慎重选用,最好不用这类药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浮游生物 轮虫 黄颡鱼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