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新挖池塘获高产有方


新挖池塘的底泥瘦,保水性差,水体易浑浊,浮游生物繁殖量少,水体的产氧能力低,因此鱼的产量也较低。为了能够使新挖池塘在当年的养殖中取得高产、高效益,在生产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施足基肥。基肥应该在池塘消毒前施足为最好,每667平方米施发酵好的有机肥200公斤。

  2.彻底清塘消毒。一是平整和夯实池塘斜坡和坝脚,防止池塘渗漏水;二是放养鱼种前7天~10天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以利于改良池塘底质。

  3.合理选择放养品种。新挖池塘在投放鱼种时应做到:一是投放鱼种要以吃食性鱼类为主、肥水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为辅;二是多养中上层鱼类,少养底层鱼类;三是新挖池塘宜养殖商品成鱼而不宜培育苗种。具体放养的苗种数量应根据水源条件、增氧设施配备、鱼种规格大小和养殖技术水平高低等因素综合考虑。

  4.经常泼洒生石灰水。新挖池塘养鱼时普遍存在着池水易浑浊的现象,它严重地影响着鱼类呼吸和浮游生物繁殖。每隔15天~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可起到沉泥净水的作用,同时也可达到预防鱼病的目的。具体用量是每667平方米每次用生石灰20公斤~30公斤化水后遍洒全池。

  5.巧施追肥,保持水质肥、活、嫩、爽。虽然新挖池塘放养的鱼类以吃食性鱼类为主,但除了投喂足量的饲料外仍需要经常巧施追肥,使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适量繁殖,增强水体自身的产氧能力,增加鲢鱼、鳙鱼的天然饵料生物密度。追肥仍然以发酵后的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根据水质、天气、水温等具体情况灵活增减施肥量,使池水呈茶褐色、草绿色、棕黄色或酱红色,并且水色随着早、中、晚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6.勤巡塘,防止鱼类发生浮头与泛池。新挖池塘水体自身的储氧能力和产氧能力均较低,日常管理中应坚持早晚巡塘,勤注新水,尤其是在水环境差的养殖前期和载鱼量大的养殖后期更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如遇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的恶劣天气,池塘易发生浮头甚至泛池等生产事故,发现后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作者:李大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浮游生物 食性 发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