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并塘越冬“五不宜”


晚秋时节,当水温下降到8℃以下时,鱼类即可并塘越冬,并塘越冬池有以下“五不宜”。   淤泥不宜过多 越冬池淤泥最多应不超过20厘米。淤泥过多,有机物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急剧上升,当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80毫克/升时,鱼类呼吸困难,影响代谢,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池水不宜过浅 越冬池应选择保水性好、靠近水源、水质不易被污染的地方。池水深度2.5-3.5米为宜,池水越浅,水温越低,鱼类易受冻害。另外,在越冬前把含有一定数量浮游植物的肥水注入池内,或在池内提前施无机肥培养浮游植物,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池水中的溶氧。   并塘不宜过早 并塘越冬过早,水温太高鱼类游动活跃,拉网操作时鱼体容易受伤。同时部分鱼还未停止摄食,过早放入越冬池因吃不到食物,体质消耗太大,不利于越冬。但也不宜过晚,过晚水温太低,鱼体容易冻伤。具体时间因地而异,一般掌握在水温降至8℃左右为宜。   密度不宜过高 越冬鱼池放养密度应根据水中溶氧、水面大小、鱼体大小、鱼的种类、管理措施等具体条件而定。保水性好的池塘,一般亩放10厘米左右的鱼种2.5万-3万尾,或放2.5-3.5公斤亲鱼80尾左右(流水越冬池可增加一倍),到元旦、春节上市的暂养商品鱼可放到600-800公斤/亩。   鲤鱼不宜多放 主要是鲤鱼好动,翻动池底淤泥,把池水搞得混浊,不仅减少水体中氧的来源,而且使其他鱼类不得安宁,往往引起死鱼现象。因此,越冬鲤最好是单独放养。   在越冬期间还要定期检查水质、水色、鱼类活动情况,经常注入新水,一般20天左右注水一次。特别要定期测定溶氧量,当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应立即采取增氧措施。在天气暖和水温回升到8℃以上时,鱼种池、亲鱼池要投喂少量精料,投饵量按鱼体总重量的1%-2%为宜。水面结冰时要打冰眼通气,防止鱼类缺氧窒息死亡。 发布时间:2001-11-30 信息来源:江苏科技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浮游植物 鲤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