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云斑鮰氨氮中毒的病例


季胺盐络合碘集中了季胺盐和聚维酮碘的双重优点,在持效性和杀菌活性上表现很突出,安全性也很好。我地使用该药主要治疗云斑鮰等无鳞鱼的出血病、其它细菌性疾病;鲢鲫鱼等的细菌性败血症;草鱼白头白嘴等细菌性鱼病方面效果显著,并能杀灭部分藻类,双向调节水质。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只注意到了它的优点,而忽视了它的缺点,缺少对此药药理更深入的了解,及可能会出现问题的防范,为本次事故埋下了隐患。
某主养云斑鲴的水产养殖场,大部分池塘的水源条件很差,每口池塘的面积在5~10亩,均为亩500千克以上的高密度。
2005年夏天,此场有两口池塘出现鱼病,为了防患于未然,于是在大多数的塘使用季胺盐络合碘。用药时,其池塘条件各不相同,有的蓝藻等藻类较多、水肥,有的水瘦。池鱼较正常,水温25℃,亩均云斑鮰500~750千克。
用药后第三天,肥水塘开始出现食欲减退,池中鮰鱼开始有翻滚现象,离群独游,有气无力地浮于水面上,呆滞缓游,惊吓也无反应,鳃丝肿胀,并开始有死鱼现象,此情况从肥水塘向瘦水塘蔓延,依次出现死鱼高峰。
几天后,肥水塘的死鱼高峰已过,鱼几乎停止吃食,在找不到死鱼原因的情况下,为了让鱼尽早吃食,恢复体力,在部分塘中洒了一遍开胃解毒灵,谁知用后第二天又一次出现大量的死鱼。在怀疑有中毒可能后,向其中一个池塘洒了5袋海中宝加几袋增氧药(过碳酸钠),结果次日又出现一个死鱼高峰。
此时换水是最好的办法,但实在找不到好的水源。不几天,瘦水塘的死鱼高峰期也已经到来。
在百般思考后,我们发现:
1.用药时,水越肥、藻类越多的池塘死鱼越早,死鱼也多;而用药时水越瘦、透明度越高的池塘,死鱼越迟,且死鱼少。个别瘦水塘拖到用药10天后才出现死鱼高峰。
2.用药后,总是早期吃食旺盛的池塘后期死鱼量大。
3.没有用药的几个塘,鲴无异常,无死亡。
4.季胺盐络合碘的特点是持效期长,作用可达7~10天,并有杀藻作用。
5.池中白鲢、草鱼耐受力较强,始终无异常。
6.池塘水质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池塘水质检测结果
水温 pH 溶解氧 氨氮 高锰酸盐 备注
(℃) (毫克/升) (毫克/升) (毫克/升)
6号塘 24.6 7.56 4.58 6.30 10.44 已用药
4号塘 24.3 8.12 11.58 4.77 23.08 已用药
8号塘 24.7 7.83 6.15 ---- --- 已用药
1号塘 24.3 7.81 7.19 2.72 16.39 没用药
综合以上几点情况,我们认为:
季胺盐碘的毒副作用小,但是其杀藻、并杀灭水体中所有的有益菌和有害菌,破坏了水体的微生态平衡。其杀灭的藻类及池鱼的呼吸作用、粪便等排泄物在水中积累了大量的氮素,因此各种耗氧因子过多,致使池中氨氮向亚硝酸盐及向硝酸盐的转化受阻。再者,季胺盐碘的长效性,长期抑制了池中的反硝化和硝化杆菌等细菌,使得氨氮的分解条件消失。在池鱼高密度、小池塘、水质条件差的情况下施药,造成氨氮和亚硝酸盐的长期积累,再加上鲴等无鳞鱼生物学的特殊性,造成它中毒死亡。开胃解毒灵和增氧剂是碱性药,后期部分池塘使用后,使pH值短时间上升,加剧了氨氮的毒性,而使死鱼迅速增加。
后来的治疗过程应用了以上理论,并验证了它。
基于这个致死原因,我们仔细地看了水质保护解毒剂的使用说明书。并决定在两个池塘试用,第二天这两个塘明显好转:死鱼减少,水面上翻滚、呆滞者大量减少。请教有关专家后,我们又使用厌氧菌--保水灵,小面积使用后,也有明显好转。于是我们大面积使用水质保护解毒剂和保水灵,情况出现了转机。治疗5日后,池鱼基本稳定。但是中间在保水灵用完等新货的时期,为2天阴雨后的晴天,我们在三个池塘试用了EM菌,结果发现情况不好:死鱼没有减少,水面上浮的鱼次日(阴天)有所增加,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EM菌为耗氧菌所致。
此次事件让我们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优点有时也会转化为缺点。在高密度、高氨氮,池塘水质较差,换水条件不好的池塘,用药要特别慎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藻类 络合碘 检测 细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