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出口对虾养殖新技术



  养殖对虾发生药残的原因:①部分渔药生产厂家没有执行《兽药管理条例》仍然使用《禁用渔药》中的抗生素做渔药,养殖业者缺乏分辨方法和检测手段,误用所致。②部分养殖业者不知道《禁用渔药》的内容,自配防治病害的虾药或购买自配偏方虾药所致。③少部分养殖户,仍以传统方法大量使用抗生素防治虾病所致。
  合理用药控制药残的措施:①发挥传媒作用,把农业部公告《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贯彻到每个养殖业者,加强对渔药生产厂家及销售供应渠道的监控,建立健全水产养殖用药准入制度,杜绝假渔药特别是“禁用渔药”进入到养殖业者手中。②出口对虾养殖基地(户)必须严格筛选渔药供应厂商并与其建立合同供求关系,所使用的渔药需经加工合同企业检测认可,并登记备案,经常上网(中国兽药信息网),把农业部抽查公布的不合格产品及生产厂商排斥在出口对虾养殖之列。使用产品质量好厂商信誉高的渔药。
  ⒏ 合理密度,提高养成规格、加强收获环节的质量管理。
  出口对虾养殖基地应根据国际市场的要求养殖大规格对虾。事实证明,高密度养殖是很难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的,一般高位池养成30尾/500克以内规格最合理的放养密度8~10万尾/亩。同时,收获和保鲜方法不妥也影响对虾品质。出口对虾的收获和保鲜要求:
  ① 全池一次性收获时间3~5小时,否则虾腿变红,影响质量。
  ② 保鲜时亚硫酸盐添加量和浸泡时间要控制在400PPm和2分钟。
  ③ 收获保鲜的对虾要及时运送到加工厂。运输时间最长不超过2小时,否则,对虾吸水降低品质。
  三、 出口对虾养殖管理
  ⒈ 建立规范养殖管理档案《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池塘日讠志 )和《水产养殖使用药记录》。详细记载养殖种类,苗种来源,饲料来源、水源情况及投喂情况,水质变化及处理措施,病害防治及渔药使用情况。
  ⒉ 建立合同养殖关系。
  对虾养殖场开展合同养殖,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市场信息,提前掌握放养时间,收获时间,收获规格,养殖数量,销售价格;明确养殖生产计划和目标,并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形式、不同加工类型,按合同要求养殖高品质原料虾,实现高效益生产,降低养殖对虾的风险。
  对于加工企业,开展合同养殖,既可保证原料虾的数量、规格、确定供货时间,又可以对原料虾的质量控制特别是药残控制实现透明化,降低成本和风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检测 水产品 种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