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出口对虾养殖新技术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对虾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越来越大。2002年,我国养殖对虾出口量为10.8万吨,相当于原料养殖虾16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总产量的40%。2003年1~5月份,养殖对虾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这与我国加工企业把握机遇积极开拓国际水产品市场密切相关。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对虾养殖业者自觉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养殖产品的质量,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对虾养殖行业进入了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然而,由于受到SPS/TBT壁垒和反倾销壁垒这两大贸易保护措施的限制,我国养殖对虾的出口贸易仍然困难重重:欧盟对进口水产品质量和要求越来越严,从原料生产开始的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质量标准;美国对氯霉素残留限量由1PPb提高到0.3PPb,硝基呋喃类的残留限量(1PPb)在我国目前仅有北京、河北、江苏等省市商检局可以检测;而日本对四环素族实行限量检测(如土霉素限量20PPb),但目前在我国仍列不上《禁用渔药》的名单。因此,养殖对虾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除了加工出口企业需提高水产品加工技术和加工工艺水平,加强质量管理,努力开辟水产品国际市场潜力外,仍需从养殖环节抓起,从源头解决药残和品质问题,提高出口对虾的养殖技术水平和水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二、 出口对虾养殖的基本要求
   ⒈ 养殖池塘条件:
   ① 面积:10亩以内,便于短时间内(3~5小时)收获。
  ② 水深:1.5~2.5m,符合大规格对虾养殖环境,池中央设排污孔。
   ③ 底质:地膜或沙质底,捕获收获时水质变化不大。
   ④ 水源:海水水源经沉淀或过滤后使用,周围没有污染源。
   淡水水源注意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污染。
   此外,还需进、排水渠分开,交通、供电方便等。
   ⒉ 清塘:可用漂白粉、强氯精、石灰、茶麸 或溴氯海因等,不能使用五氯酚钠、氟氯氰菊酯、敌百虫、硫酸铜、甲醛、除草剂等清塘。
   ⒊ 肥塘(水):提倡使用经过充分发酵的优质有机肥或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学或生物肥料肥水。施用肥料结构中有机肥所含比例不低于50%,水中硝酸盐含量在40mg/L以下。
  ⒋ 种苗选购:
  ① 选择经地方渔业主管部门许可进行种苗生产,具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水质处理设施、育苗技术较高、不使用抗生素的生态虾苗场购买种苗。
  ② 选择SPF或SPR虾苗,规格0.7cm以上、大小均匀整齐、体表光洁,附肢完整,尾扇张开,肌肉饱满,游动活泼,弹跳有力,有顶水及附壁行为的无病灶健康种苗。
  ⒌ 选择优质饲料:因我国很多对虾饲料厂以往有添加抗生素的记录,国外客商在选购养殖对虾时,无一例外提出抽检养殖对虾的饲料,并要求生产上使用的每批次饲料都要有详细记录和抗生素的检测报告。所以,选择质量保障、配方合理、工艺优良并能提供抗生素检测报告,执行《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的饲料厂生产的饲料,是出口对虾养殖的明智之举。
  ⒍ 检测养殖池塘水质、底质,提高养殖对虾品质。
  ① 控制藻相。调控水中氮磷比例,培育池塘水色为绿色,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这对对虾收获时体色为青灰色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得使用硫酸铜、甲醛控制杀死藻类。可采取换水的方法降低中后期藻类的浓度。
  ② 控制水质降低混浊度:养殖中后期,水中有机悬浮物增多,混浊度提高,氨氮、亚硝基氮升高,养殖对虾通常会出现红腿、甲壳溃疡、黑腮、黑斑等症状,使用沸石粉、腐植酸钠以及光合细菌、EM菌、芽胞杆菌等控制或及时消毒、换水,然后投放活菌制剂,并及时调整增氧机的方向于池塘中央排污孔附近形成沉淀区,经过一天4~6次的排污或吸污,保持水的清爽和透明度,提高溶氧水平,提高养殖对虾品质。
  ③ 控制盐度:低盐度养殖南美白对虾不易爆发病毒病,但5‰以下盐度养成的对虾易有泥土味和软壳,不符合出口对虾的品质要求。因此,出口对虾养殖在收获前的15~20天,逐渐把池水盐度调到5‰以上,并在收获时,不使用淡水而用高盐度海水化冰保鲜。
  ⒎ 合理用药、控制药残。
  对虾养殖水质调控,病害预防,提高机制免疫力和抗病力,抗应激能力,各种爆发性传染病的防治都必须使用渔药,尽管农业部公告实施《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广大对虾养殖业者也自觉做到不使用禁用渔药,但是,目前收获上市的养殖对虾仍然存在药残。据了解,在湛江东风水产品交易市场抽查的养殖对虾中,约20%硝基呋喃类超限量(1 PPb),2%氯霉素超限量(0.3 PPb),1%土霉素超限量(20 PPb);今年上半年出口的养殖对虾已有至少10柜被退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检测 水产品 种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