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殖围塘的清整
1.清淤除害。
养殖产品收捕之后,应将塘内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彻底清除塘内的污泥和杂草。对于沉积物较多的养殖塘在苗种放养之前。要进行清淤除害,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清淤除害是指清除养殖塘内一切不利于养殖品种生长和生存的因素,其内容包括清淤和除害两个方面,具体是:①灭杀害鱼和其他直接危及对虾等生命的捕食性动物。②清除争饵、争氧、净水体的竞争性生物。③清除致病生物、灭杀潜伏性病原体。④清除丝状藻类和水草。⑤消灭破坏养殖塘设施的有害生物。⑥铲除池底有机沉积物。
(1)清淤
养殖塘中的残饵、对虾排泄物、动物的尸体、有机碎屑、死亡的藻类、枯死的水草以及沉积的泥沙等是形成淤泥的基础,也是造成池塘老化和低产的原因之一。大量有机沉积物在冬季分解很慢,翌年水温升高后便大量分解,既消耗大量溶解氧,又产生各种有毒物质,轻则影响对虾生活和生长,并导致病菌繁生、虾病蔓延,重则直接造成对虾死亡。清淤措施是:
第一,养殖产品起捕后,敞开水闸,让海水反复冲洗沟底,尽可能地带走部分有机沉积物。
第二,排空池水、封闭水闸,曝晒塘底,使残留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第三,养过1年~2年的虾塘应将滩面翻动一下,翌年开春后再反复注、排水,浸洗数次。
第四,视塘底污染程度,必要时应组织人力或使用机械(吸泥泵)将淤泥搬出塘外。以上工作也可结合修理塘坝、清理沟渠进行。
(2)除害
敌害生物有:致病生物、竞争性生物、捕食性生物以及其他有害生物。
①致病生物:包括病毒、细菌、一部分真菌和原生动物,此外还有一些寄生动物。虾塘内经常出现的对虾疾病大多与上述各类致病生物有关,被感染对虾除显示出独特的症状外,其共同表现是活力下降、食欲减弱、生长停顿,严重时大量死亡。
②竞争性生物:包括与对虾争夺空间的丝状藻类、水草以及竞食性动物。
藻类和水草。主要有沟草、浒苔和刚毛藻等。它们在池中蔓延迅速,其危害:一是强烈地吸收水中养料,使池水消瘦并迅速变清,影响池内基础饵料的繁殖生长;二是藻类和水草具有很强的繁殖和生长能力,在短时间内能占据大部分水体空间,既妨碍对虾正常活动,又影响投饵和对虾摄食;三是由于池水过清、塘内光线过强,导致对虾处于不安生活状态,并为鸟类捕食造成条件;四是藻类和水草枯死沉积后造成池底变黑,遏制对虾生长或引起疾病发生。因此,凡是杂藻大量繁衍的虾塘,对虾是很难养好的。故有杂藻大量繁殖的池塘,放养之前均应进行清除。清除的方法可用硫酸铜、清苔净等除藻剂清除。
竞食性动物。有些草食性鱼类,如梭鱼、鲻鱼、斑鲽等,一般认为于虾无害,但争夺对虾饵料;一些小型虾、蟹(如脊尾白虾、天津厚蟹、大眼蟹等),除与对虾争饵外,还可能危及蜕壳的对虾个体。
③捕食性动物。是指能直接捕食对虾的种类。其中鱼类有鲈鱼、四指马鲅、黄姑鱼、虾虎鱼、塘鳢、弹涂鱼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小型种类,如沙蚕、掠食性的桡足类有时也能袭击虾苗。
④其他有害生物:纤毛虫类、夜光虫、甲藻都是有害类群。
敌害生物的防除措施。其一,收捕后将塘水排空,干搁和曝晒一段时间,让各类生物基本死去;其二,翌年注水时,闸门设置严密滤水网,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池塘;其三,苗种放养前施放药物毒杀敌害生物,即药物清塘。
药物清塘时应注意:选择速效药物,药性在几天内分解消失,不留余毒;清塘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可提高药效;清塘前要尽量排出池水,以节约药量(根据剩余水体和用药浓度精确计算用药量);顺风施药,可借助风力泼洒均匀;药物下塘后不断搅水,做到边泼洒、边搅动,使药物与积水均匀混合;注意虾塘死角、积水边缘、坑洼处、蟹洞内亦应洒药;清塘后要全面检查药效,如在1日后仍发现活鱼,应加药再清;各种清塘药物均有一定毒性和腐蚀性,使用时不要和人体皮肤接触,应注意安全,用过的器具应及时清洗。
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茶子饼:油茶子榨油后的饼块称为茶子饼,用溶剂提油后的残渣称为茶粕。它们含有10%~15%的皂角甙。皂角甙对鱼类有剧毒,能在不伤害对虾和某些饵料生物的浓度下,杀死鱼类。对鱼的毒性比对虾类的毒性大50倍。因此,不仅可以在放养前毒鱼,而且,在养成过程中,如果池内进入较多鱼类时,仍然可以用茶粕把鱼杀死,而对虾类毫无影响。试验表明,在一般杀鱼的浓度下,对桡足类、钩虾、螺赢蜚、底栖硅藻毒性甚微。但对沙蚕、双壳类、腹足类等具有中等毒性,浓度稍大时常被杀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6-08-15/15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