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属鲈形目、鮨科、鲈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朝鲜及日本沿海。上世纪90年代以来,花鲈已成为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之一。
亲鱼培育是人工育苗的基础,也是花鲈人工繁殖的难点。亲鱼培育一般在海上网箱或海水池塘中进行。根据花鲈的性腺发育规律,Ⅱ期性腺是越冬期,越冬以后的春、夏季要强化培育,才能使性腺发育较快进入Ⅲ期并迅速向Ⅳ期过渡,为秋后的性腺发育成熟奠定基础,如果措施不及时到位,性腺发育滞后,仍处Ⅱ期或Ⅲ期初,则当年繁殖难以成功。
因此,根据花鲈的性腺发育规律,亲鱼的培育应掌握四个技术环节——“冬保、春肥、夏育、秋繁”。①冬季对即将产卵的亲鱼要加强保护,避免受伤;对产过卵的亲鱼要加强护理,使其安全过冬;水温在6℃以上时,投喂少量饵料,以增强其体质;②越冬后的亲鱼体质虚弱,随着水温的回升,逐渐加大投饵量,以提高亲鱼的肥满度;③夏天水温高,亲鱼摄食减少,而此时正值性腺发育的关键时期(由Ⅱ期向田期过渡),因此要投以营养丰富的富含n-3HUFA的牡蛎、活沙蚕、新鲜小杂鱼等饵料,并根据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④秋冬季是亲鱼的繁殖季节,除正常的养殖管理外,特别要注意观察摄食情况及体形的变化,当性腺发育至Ⅳ期中、末时,才可进行人工催产。
另外,考虑到北方野生鲈鱼的生长优势,育苗单位最好以北方海捕的天然幼鱼为原种进行养殖,从中筛选出体质健壮,体型、色泽优良,具有典型生物学特征的个体,在池塘或网箱中精心饲养、强化培育,以此作为亲鱼繁育鱼苗更好。
2.适时催产
合适的催产时机应是卵巢发育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生长成熟(达Ⅳ+++时相)、核明显偏向动物极,处在这个时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可以接受内源或外源促性腺激素的诱导,经成熟分裂发育成次级卵母细胞(即卵子)。育苗生产中催产时机的把握可根据雌鱼腹部膨大程度及挖卵观察来决定,若雌鱼腹部膨大十分明显,轻压鱼腹有柔软感,挖卵观察卵径达600μm以上,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核已偏位,此时注射激素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催产效果;若卵径在500μm以下,激素催产难以获得成功;雄鱼以挤压鱼腹能流出乳白色精液者,催产效果为佳。
3.合理选择催产激素,确定催产剂量
有关花鲈促熟催产激素的种类,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规范,生产上使用较多的一般为鱼类脑垂体,合成类激素及促性腺激素制品。考虑到生产中激素的可获得性,一般选用商品制剂LHRH-A3及HCG。LHRH-A3可诱发鱼类排卵与精子的产生和成熟,其药效较持久,并且安全,使用简单,是目前花鲈较为理想的促熟催产激素。HCG注射到鱼体内能促使性机能兴奋,具有促进亲鱼体内排卵、排精的作用,是一种高效的催产剂。两种激素的催产剂量一般为雌鱼LHRH-A32~5μg/kg、HCG700~1500IU/kg,混合或单一使用均能取得较好的催产效果;雄鱼剂量减半或1/3。在实际使用时要根据亲鱼的性腺的成熟度情况及育苗技术经验决定激素的使用剂量,一次或分次注射激素,每次注射的激素溶解在1mL~2mL蒸馏水中,行胸腔、腹腔或肌肉注射。
培育出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通过注射次数少、剂量小或不注射激素的方法,在一定的流水刺激下,实现亲鱼的自然产卵,是获得优质受精卵的好途径。
4.提高人工育苗成活率的措施
4.1 根据仔、稚鱼苗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全面适口的饵料 花鲈仔、稚鱼苗对EPA及DHA的需求较高。仔鱼阶段主要投喂轮虫与卤虫无节幼体,未经营养强化的轮虫与卤虫因EPA及DHA含量低,难以满足仔鱼的营养需求,仔鱼培育成活率低、畸形率高。因此,轮虫与卤虫在投喂前必须进行营养强化。我国山东省海洋研究所研制的营养强化剂50DE微囊与小球藻一起强化轮虫与卤虫,能使仔鱼苗摄食旺盛、生长健壮、抗应激能力强,成活率高。
花鲈从仔鱼后期向稚鱼期转变阶段起已能摄食海洋桡足类,海洋桡足类EPA及DHA的含量较高,能满足后期仔鱼及稚鱼苗早期阶段的营养需求,因此有条件的育苗单位应从仔鱼后期开始及时投喂海洋桡足类(以鲜活的为最好)。稚鱼后期阶段除投喂桡足类外,还应投喂新鲜的鱼糜或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这样,才能保证稚鱼苗的营养需求,提高育苗成活率。
4.2 掌握好合适的培?芏?培育密度的高低是影响鱼苗生长速度与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仔鱼期鱼苗宜适度密养,以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及减轻劳动强度;随着鱼苗的逐渐长大应分池降低培育密度。合适的培育密度见表1。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6-08-15/15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