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海水珍珠养殖技术


一、人工育苗
1、亲贝(马氏珠母贝)的选择和培育
(1)选择2龄半至4龄、贝体健壮厚度大、形态端正、生长旺盛、贝壳完整、贝壳珍珠层为银白色、无病虫害和性腺丰满的成贝。
(2)在秋季选出第二年需要的亲贝,雌雄分开疏养深吊,至初春进行浅吊育肥,提倡进行室内人工加温育肥,争取早育苗、早下海。
(3)雌雄亲贝应分别选取不同地域、不同海区的远缘贝,避免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有计划地从小贝开始选择生长快、个体大、贝体厚,没有病害的贝培育为亲贝。
2、诱导催产和人工授精。
(1)人工诱导催产所获得的精卵成熟度高,培育的后代强健,且不需要杀死亲贝,应尽量用人工诱导法排精产卵。人工诱导法可用温度刺激、露空干燥、光照和温度结合(如太阳晒)、电流刺激、改变海水比重、改变海水pH值、氨水刺激、氨水注射、生殖细胞刺激等。 目前常用阴干变温结合氨海水刺激法,做法是:把亲贝阴干2-3小时,在海水中加氨水,使其成为0.05-0.07‰的氨海水,用加热海水调节温度,让亲贝置于29-30℃水温下浸泡20-30分钟,然后换入常温海水。
(2)若用人工诱导法不能达到目的,则采用解剖法进行人工授精。将选好的亲贝,洗净后剖开,去掉右壳,剪去足丝、外套膜及鳃,使其生殖腺裸露,用消毒脱脂棉擦去体液和海水,再用细长的吸管吸取精卵,将精子、卵子分别抽取置于装有过滤海水的烧杯中。授精前先在授精缸或水族箱中装好过滤海水,并配好浓度为0.01-0.07‰的氨海水,然后将卵子经筛绢过滤倒入受精缸,过5-6分钟后再倒入经筛绢过滤的精液,充分搅拌让其受精,雌雄贝之比为3:1。受精的适宜水温为26-30℃,相对密度为1.0175-1.0240。授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受精后要换水2-3次,第一次换水时尽量把氨海水和多余的精子排除干净。
(3)幼虫暂养的密度要根据气温和水温而定,控制在50-60个/ml以内。
3、日常管理
(1)培养密度:下池前,培苗池预先放好1/3左右的过滤海水,然后再把幼虫移入,密度以D形幼虫2-4个/ml为宜。
(2)加水和换水:3天内每天加适量新鲜过滤海水,第3天加满。第4天开始换水,换水量D形期为1/3,随着个体长大逐渐增加到1/2-2/3。每天加水前测定海水相对密度和温度、相对密度不得低于1.0180加入的水温温差不超过2℃。
(3)投饵:每天上午换水后及下午3-4时各投一次。在D形幼体阶段投饵要少而精。投饵量见表1:
表1、马氏珠母贝幼虫不同发育阶段每天投饵量
发育阶段亚心形扁藻(个细胞/ml)湛江等鞭藻(个胞/ml) 干酵母(ppm)
D形期 300-500 200-500 0.04-0.10
壳顶初期 500-1000 600-1000 0.10-0.15
壳顶中期 1000-1500 600-1000 0.15-0.20
壳顶后期 1500-2000 600-1000 0.20-0.15
附着和幼苗 2000-3000 1000-3000 不投
幼苗至收苗 3000-4000 — 不投-
(4)充气:用空气压缩机连续充气。
(5)其它管理工作:每天要检查观察幼虫的活动、摄食及生长发育情况,作好记录,保持水质良好,防除病敌害。
4、附着器的选择和投放:附着器最好使用颜色较深的塑料板,如黑色或红色的,附着器需在过滤海水中浸泡一星期,然后用百万分之五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消毒,方能使用。当20%左右的幼虫出现色素点时即开始投放附着器。每立方水体投100-150片、在3-4天内分2-3批投完。
5、收苗:贝苗附着后20-30天,个体2mm-3mm达到商品规格才可收苗。要求收苗当天即分笼下海养殖。
二、珍珠贝的管养
珍珠贝的管养是珍珠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插核贝的数量、质量和珍珠的产量、质量。
1、场地选择:选择防风条件好、潮流畅通、浮游生物丰富的海湾中部或风浪不大的湾口;被利用的养殖水层,冬季水温不低于12℃,夏季水温不高于31℃,海湾中最好有适量淡水注入,但雨季海水比重不低于1.0150;竹筏养殖的最低潮时水深5m,浮子延绳筏养殖的最低潮时水深7m,固定垂下式养殖的最低潮时水深2m;底质为沙或沙泥;敌害生物少;没有工厂或城市污水的不良影响。
2、各类珍珠贝的管养
(1)贝苗(壳长3cm以下):这是母贝养殖的一个重要阶段,管理上要做到勤检查、勤防除敌害,勤清洗贝苗及笼具,适时疏养换笼。贝苗大小悬殊时,要做到大小分养,最好采用浮筏式养殖。
(2)中小贝(壳长3.1-6.9cm):做好疏养换笼工作,清除附着物促进生长,力争在短时期内养成大贝。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珍珠 处理 过滤 氨水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