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 " /> 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现状及防治对策-淡水鱼养殖技术-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现状及防治对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陵 712100)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摘 要: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频繁暴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国内的许多学者对鱼类寄生虫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主要在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寄生虫病流行的季节动态以及寄生虫病的区系发生情况等生态方面做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工作,摸清了许多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分布及流行病学特点,对有目的的防治鱼类寄生虫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文章提出了一些防治鱼类寄生虫病的常用方法和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鱼类;寄生虫病;防治

鱼类在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渔业生产有投资少、收效快、效益高和不占用耕地等优点。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宜于养殖事业的发展。渔业资源也非常丰富,据调查,我国淡水鱼约有800种左右,其中有经济价值的有250种以上,发展成为养殖对象的已达20多种,如青、草、鲢、鳙、鲤、鲫、鳊鱼等。

随着渔业养殖密度及产量的不断提高,池塘逐渐老化,底泥淤积逐步增厚,加之防患意识淡薄,鱼病特别在池塘养殖类型发生越来越多。同时由于苗种调运在国内缺乏相应的检疫制度,外地的病原也可随着苗种的调运带入。鱼病已逐渐成了国内水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其中寄生虫病占有重要的位置。通常大多数寄生虫在自然水体中并不对鱼类产生明显的威胁,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就会引起寄生虫大量侵入宿主而导致寄生虫病的暴发,给渔业生产带来损失。

1 危害性

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有时寄生虫的影响并不显著,养鱼者则不予重视。但从生产情况看,淡水鱼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是细菌性体表病,而寄生虫造成的损伤常是这类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1]。因此,对寄生虫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的一些省份,特别是南方,每年几乎都有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引起鱼的死亡,死亡率低的20%~30%,严重者达90%以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草鱼 敌百虫 槟榔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