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秋季稻田养鱼病害防治


一、发生的病因及控制

在立秋之前,由于稻田中“夏眠”的虫卵、原虫孢子体等逐渐复活,繁衍生长成幼虫,它们寄生在一种或多种鱼的表面、鳃部或体内粘液中,在条件适宜时迅速繁殖生长,数量大时成为水环境中危害鱼类的优势种群,造成原来有益鱼类生存、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失衡,寄生虫侵袭鱼体又继发细菌、病毒感染并发鱼病。如果在早秋时节,使用相对浓度较低的渔药,在短时间内即可有效杀灭它们,把寄生虫消灭在虫卵、幼体阶段,就能达到控制和减轻寄生虫、病毒和细菌对鱼儿造成的危害。

二、主要鱼病及症状

1.主要疾病:秋季稻田养鱼生产中,主要易患细菌、病毒性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和寄生虫性的锚头蚤、鲺病、车轮虫、指环虫等病害。

2.主要症状:鱼患细菌、病毒病时,鱼体发黑消瘦,粘液少,游动乏力;患赤皮病时,体表发炎腐烂;患烂鳃病,鳃丝腐烂发黑;患肠炎病时,肛门红肿、腹部肿大、轻压流血或黄色粘液;患出血病时,体表下肌肉、口腔、颅顶和两侧、肛门肠管出现块状充血症状。患寄生虫病的鱼,体表发黑,粘液多,先狂游、后乏力;当体表和鳃部色泽新鲜无腐烂,可见挂线状时多为锚头蚤病;发现有爬行点状虫体则为鲺病;见有小灰白点症状为车轮虫、指环虫等小型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发病后,多引发细菌、病毒性疾病并形成并发症。

三、预防措施

1.选用健壮活泼、无病无伤、食欲好、抗病力强的种苗。

2.投喂鱼爱吃、营养全、新鲜不变质的饵料,做到“四定”投喂,及时清除剩饵残渣,食料场常消毒。

3.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在保证水稻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加深水位,做到全天微流水,3~5天换水一次(换水1/3~1/2),水质不老化、恶化、不受到污染。

4.渔药控制:用生石灰调水消毒,每半个月生石灰化浆泼洒一次,每次40克/立方米水,每月用渔用杀虫剂消毒一次,适中用量浸泡2~3天,如硫酸铜、敌百虫、灭虫灵等;灭菌、灭虫后要泼洒渔用灭菌剂2~3天,如漂白粉、强氯精等;每月连喂3天防肠炎病药饵,如大蒜素等。中草药具有长效、缓释、安全、无公害特点,直接浸泡于沟池中或制成药水泼洒或制成药饵投喂效果良好,如松、樟及苦楝的树枝、叶、根,大蒜头,穿心莲等。

四、治疗方法 做到勤巡田,早发现,速诊断,快治疗。及时、重新调整水质,合理喂食,将鱼诱集到小池中,加深水位治疗。泼洒杀虫灭菌渔药2~3次,鱼体药浴浸泡5~10天,稻田也进行泼洒,先杀虫后灭菌,同时减少饲料数量,配合投喂药饵,连续投喂2~3个疗程,每疗程3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细菌 灭菌 腐烂 鱼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