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牙鲆常见病防治


养殖牙鲆对水质要求较高,一旦发病则会迅速蔓延。养殖牙鲆的病害防治应以防为主,治疗为辅。

  一、弹状病毒病

  由牙鲆弹状病毒(HRV)感染引起。病鱼体表和鳍部充血,腹部膨大且内有腹水,肌肉、鳍基部可见点状出血,生殖腺淤血,脑出血。鱼体发病时,水温一般都在15℃以下。幼苗期和仔鱼期的鱼体易患此病。

  平时要保持水温、水体盐度的稳定,不选用毒性大、刺激性强的药物;定期使用碘康2-3克/立方米药浴,每次不超过2小时;经常在饲料中添加高稳VC2-3克/千克及中药四黄粉5-6克/千克,以增强牙鲆的抗病毒能力。疾病发生后,全池泼洒碘康3-5克/立方米消毒水体3小时,每天1次,连续2-3天;或用服来康1克/立方米药浴1.5小时。同时,将水温升至15℃以上,鱼病可逐渐自愈。

  二、溶血性腹水病

  由爱德华氏菌或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患病鱼体腹部膨胀且内有大量腹水,多数患病鱼体的直肠脱垂于肛门外,体色发黑,鱼体在水中急速旋转、上下翻滚若干小时后,腹部朝上漂于水面,直至死亡。有的病鱼眼球外突,角膜白浊,消化道内无食物且色淡;也有的病鱼内脏溃疡,肝局部坏死、出血,肾肥大,鳍发红。主要流行于夏季水温高温期的7-8月间,一般水温在25℃以上。从仔鱼期到成鱼期的鱼体均有发生。

  目前,还没有较有效的药物加以治疗,平时尽量保持水质清新。常用含溴或含碘消毒剂药浴(每次不超过2小时),发病季节定期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鱼血安3克、海水鱼多维5克。疾病发生后,全池泼洒土霉素7克/立方米,保持2-3小时,每天1次,连续2-3天;也可以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克/立方米药浴,每次不超过2小时。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中药四黄粉3-5克/千克及高稳VC2-3克/千克,连续投喂5-7天为一个疗程。或用二溴海因0.2克+服来康0.5-1克/立方米药浴1.5小时,每天2-3次,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鱼血安2-3克+肝泰2-4克+海水鱼多维7克,直到症状消失。

  三、链球菌病

  主要是β溶血性链球菌。患病鱼体的外观病症不如其他症状明显。病鱼眼球白浊、充血、突出,鳃盖发红,上下腭充血,肠道发红,腹腔内有积水,肝脏出血等。水温高温期易发生此病,主要危害仔鱼。

  平时尽量保持水质清新,避免过量投喂,并及时清除残饵,以改善水质;常用含溴消毒剂药浴鱼体,每次不超过2小时,发病季节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1-2克/千克进行内服;疾病发生后,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0.3克/立方米+服来康0.5克/立方米药浴,保持2小时后换水,每天2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肠鳃灵2-3克/千克和中药四黄粉5克/千克,连续投喂5-10天为一个疗程。

  四、传染性肠道白浊症

  病原主要是弧菌属细菌。患病鱼体不摄食,并在养殖池侧壁或角落处聚集成群,活动呆滞。解剖后可见病鱼肠道发白,腹部膨大,消化道内存有大量饲料。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腹部下陷后死亡,且鱼体发病后蔓延快,死亡率高。多发生于变态前期的仔鱼。

  此病重在加强平时的预防工作,保持良好的饲育环境和合理的放养密度;加强前期基础饵料生物的营养强化,要求投喂使用油脂酵母及小球藻培育的轮虫等优良饵料。

  五、盾纤毛虫病

  病原是盾纤毛虫。患病鱼体摄食不良,体色黑化,常在水体上层缓缓游动。严重感染时,盾纤毛虫寄生处粘液增多,体表和鳍发红糜烂,有时伴有头部发红、鳃部出血、鳃盖内侧发红等症状。盾纤毛虫主要寄生于鱼体体表和鳃部,严重时侵入皮下组织,并随血液游走于心脏、大脑等器官,造成致命的损伤,死亡率较高。多发生于春末夏初,水温20℃以下,是牙鲆育苗过程和仔鱼期的常见病害,特别是在鱼苗着地变态时的危害甚大。

  发病季节定期用鱼虫克星0.5克/立方米药浴1.5小时,每周1次。养殖过程中不投喂冰鲜饵料,要喂配合饲料,以防止嗜腐虫类被带入养殖池;每隔10天对水源进行1次消毒;疾病发生后,可用福尔马林100克/立方米,或鱼虫克星0.5-1克+福尔马林200-300克/立方米药浴1.5小时,同时提高水温至20℃以上,每天2次,连续3-4天,然后用二溴海因0.2克/立方米药浴1小时,以巩固疗效。

  六、隐核虫病

  主要由刺激隐核虫(又名海水小瓜虫)感染引起。患病鱼体摄食降低,体色变黑,常在水面游动。海水小瓜虫主要寄生于鱼体鳃部和体表上,寄生部位粘液增多,甚至引起组织损伤,并造成继发性细菌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立方米 饲料 连续 牙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