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虾池养海蜇效益好


利用海蜇的生态习性,在对虾养殖前期进行海蜇生产,后期进行对虾养殖,不仅可以一池多养,一举两得,而且可避开对虾疫病暴发期,可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养殖效益,是调整海水养殖结构、增加养殖收入的有力措施之一。现将利用对虾池前期养殖海蜇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海蜇苗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 在苗种放养前15天用漂白粉每立方米30克~50克或生石灰每亩75公斤~100公斤进行全池泼洒消毒,然后用40目~6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水深1米。

  2.施肥肥水 一周后,视水质肥瘦情况,用复合肥培育基础饵料,一般每亩用复合肥1公斤和少量尿素。

  二、海蜇苗放养

  1.放养时间 水温保持在18℃左右就可放苗,一般在4月中下旬。

  2.放养规格 海蜇苗伞径为1厘米左右。

  3.放养密度 根据池塘深度,一般亩放500只~1000只。

  三、养殖管理

  1.搞好水质管理 待蜇苗逐渐适应池塘环境(约7天)后,池塘开始加水(以少换水、勤换水为主),持续10天每天加水量保持在总水体的15%以内,以后随着幼蜇个体生长,逐渐增加换水量,每天换水量为总水体的10%~30%。换水时要注意进出口水流不能太急,防止伤苗。

  2.培养基础饵料 海蜇养殖不需要人工投饵,保持水体中适当的饵料生物量是海蜇生长的最佳条件,每天必须仔细观察池塘水体环境、水色的变化,及时施肥培养基础饵料。有条件的可建挠足类培养池,即在池塘一端(或一角)用80目的筛绢网围隔成培养池,面积占全池的1/20。每次施绿肥100公斤/亩~250公斤/亩,牛粪300公斤/亩~400公斤/亩,人尿每亩150公斤/亩~200公斤,铵肥每亩1.5公斤~2公斤。以后每隔10天~15天追肥一次,追肥量减半。通过培养池,可以把挠足类捕捞到养殖池,及时补充池内海蜇饵料的不足。

  四、收获时间

  经过60天~70天的养殖,一般在6月底、7月初即可收获上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立方米 疫病 养殖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