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珍珠是如何形成的?
答:珍珠是华贵的装饰品,又是名贵的中药材,经济价值高,养珠业常有“金库”之称,因此发展养珠业大有前景。珍珠是利用蚌类的培育而成的。蚌类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养珠业常选用帆蚌、褶纹冠蚌和珍珠蚌等品种养殖。
蚌壳内,有2片包住蚌的软体,称为外套膜,受到刺激时,就会快速地分裂增殖,逐渐包围刺激源,形成完整的珍珠囊,并以刺激源为中心,一层复一层地分泌珍珠质,最后形成珍珠。天然的珍珠是由小砂粒,虫卵等异物偶然侵入壳内,外套膜的表皮细胞裂殖形成珍珠囊,包围异物,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有核珍珠。
二、养珠殖入手术以什么季节为好?
答:春末或初秋是育珠手术的最佳时机。因盛夏气温高,蚌离水后脱水快,伤口易发炎溃烂,冬季则蚌体几乎进入休眠状态,手术伤口不易愈合,易发生吐片、烂片。
育珠的蚌一般从野外水域捕获。其出水后堆放时间不宜过长,如因运输或其他原因不能马上手术,应放入小水域中暂养起来。如有条件,可建立暂养池,将采集的河蚌养肥后再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三、如何选择手术蚌?
答:手术蚌分为制片蚌和插片蚌。用来制作小片的即制片蚌,用于培育珍珠的蚌即插片蚌。术前,将制片和插片蚌按1:1的比例选出放入盛水的盆内,制片蚌以3年龄为好,插片蚌以4年龄为好。蚌龄小则珍珠质分泌机能强,珍珠形成的速度快,珍珠质量好,蚌龄大则反之。
四、请介绍一下插片的制作方法。
答:插片的制作分剖蚌、剥分外套膜、取下外表皮和整形切片4个步骤。用剖蚌刀先后插入蚌前后端以切断前后闭壳肌,再切断两外套膜与内脏连接处,注意不损伤外套膜,此为剖蚌;然后用镊子将边缘膜沿痕向内轻轻翻转,在其前端或后端边缘撕一小口,用一把小镊子夹住内表皮,另一把镊子从小口处伸入内外表皮之间,由前向后分开内表皮,此为剥分外套膜;接着用刀片或剪刀沿外套痕将边缘膜外表皮剪下,贴壳的一面即正面朝上,摊放于玻璃板上,此为取下外表皮;最后用切片刀切除有色边缘,修齐两边,切成边长0.5厘米的正方形小块。在小片上滴一点浓度为0.1%的金霉素溶液,此为修整切片。要注意的是修整后的小片不宜存放,以免影响细胞活力。
五、怎样将插片进行插送?
答:先用开口器轻轻插片蚌的两壳之间,使壳撑开,用塞子固定,其开口不超过1.1--1.4厘米,并用海绵蘸水洗净中央膜内表皮和内脏上的污物;然后从距鳃基部1厘米处的鳃线到外套膜之间插片3--4行,行距0.8cm,间距1--1.5cm,插片要排列均匀,可呈梅花状,插片为40片左右为宜;再将送片针倾斜,针头放于小片正面中心点,用钩针将小片匀称地裹在送片针的针头上,用钩针刺开外套膜的内表皮,将小片从开口外一次送入内外表皮之间的结缔组织内,一般深度为0.6cm左右;再用钩针在外套膜外面压住已送入的小片,再拔出送片针,将小片留在里面;小片送入后,再用钩针在外套膜的内表皮将小片整理成鼓状突起,再做蚌的另一侧手术。手术完成后,在蚌壳上刻上手术日期,送入水域育珠。
六、怎样进行育蚌的养殖?
答:以单吊法养殖为好。即在蚌冠部用钻子钻一小孔,每只蚌穿上一尼龙绳或塑料绳悬吊固定在竹架或活支竹架上,行距1m左右,间距3cm左右,每亩吊养1000只左右。蚌的水域的环境要求向阳通风,周围无高大建筑和树木遮荫,水深1m以上,无水生植物,有微弱流水,水质中性,要防止有毒污水进入养珠场。
蚌无捕食器官,仅靠鳃纤毛活动所形成的水流来摄取食物,故应把蚌养在食物最丰富的水层,春秋季节水温10--30℃时,蚌吊在离水面20--30cm处,盛夏和严冬吊在离水面70厘米左右为好。养殖水域冬季不必施肥,春、秋季应施以无机肥和有机肥,以培肥水质,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给蚌提供丰富的食物,夏季气温高,应施无机肥料,施肥应少量多次。
七、如何进行珍珠的采收?
答:育珠蚌养殖2--3年即可采收。采珠可在水温低于20℃时进行,因这时珠质细腻光泽好。采珠时,用刀切割前后闭壳肌,用手指提出外套膜上的珍珠,放于清水轻轻洗净,再用绒布吸干水分,用白绸布打光,即可分级出售,蚌肉既可鲜食,亦可晒制成干贝肉。蚌壳的外中层可作为畜禽用的贝壳粉,内层可作为珍珠粉,珍珠粉是化妆用品、药品和食品的重要原料。(赵同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6-01-12/15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