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的营养研究进展




粗纤维一般不能为虾、蟹利用,但却是维持虾、蟹类健康所必要的。饵料中适量的粗纤维具有刺 激消化酶分泌,有助于消化道蠕动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但过量添加会影响虾、蟹的生长。中国 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8)试验表明,饵料中含6%左右粗纤维对河蟹生长发育有利。

当然,深入了解与河蟹糖代谢有关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不同阶段对糖的利用率等,有利于促进河蟹 生长,节约饵料蛋白质,降低饵料成本。

4 无机盐需要

河蟹虽可通过鳃从水环境中吸收一些矿物质,但不能满足快速生长的需要。而目前仅见矿物质总 量和钙、磷含量对河蟹生长影响的一些报道。

钙和磷对于甲壳动物的生长发育、营养物质代谢以及生命活动等极为重要。陈立侨等(1998)报 道,河蟹不同生长阶段钙含量相差不大,在11.12%-14.99%之间。而相应生长阶段磷含量的变 化较大,分虽为大眼幼体0.759,0.1g幼蟹1.50、9g-10g幼蟹0.56,120g-150g雌蟹0.27、 120g-150g雄蟹0.25,不同规格蟹磷含量最大可相差6倍,相应它们的钙、磷比值在之间变化,高 低之比为5.9倍,这种差别是由于体内磷的变化造成的。作者在池塘养殖试验中发现,雄蟹(性未 成熟)体组成钙、磷含量均高于雌蟹(性未成熟),分别为5.51%和7.59%。反映出在相同养殖条 件下,雌、雄蟹个体在营养组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徐新章(1998)报道,蚤状幼体I期至大眼幼体最适Ca/P比为2:1,高于或低于此比值时,对蚤状 幼体的生长变态均不利。大眼幼体至0.1g幼蟹1.5:1,体重0.1g以上的河蟹为2:1。陈立侨等( 1994c)用CaCl2调节水中钙硬度为50mg/l,当饵料含钙0.5%时,体重1.32g的河蟹最适Ca/P比为: 1:1.90;随含量的增加和比例的下降,河蟹的生长率和蛋白质利用率等指标明显下降;另外,蟹 体的钙、磷含量并不随饵料中钙、磷含量的不同而变化,但水中添加钙的试验组,螯体的钙较未 添加组提高了7.3%-15.8%,磷提高了1.4%-15.6%,而Ca/P比恒定。我们在养殖蜕壳及生长 ,用CaCO3调节水中钙硬度,发现有利于河蟹蜕壳及生长,提高了成活率。

Hatcher(1994)也指出,饲料中N:P比能较好地反应对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营养价值,特别是要提 高磷的比例,这是因为在生长过程中,体中含磷成分的变化比较快速,如生物膜中的磷脂、核酸 和ATP等。动物体每天磷失去的比例要大大高于氮失去的比例,所以饲料中磷的含量是生长的限制 因子之一。陈立侨等(1998)证实了河蟹不同生长阶段,蟹体的磷含量变化较大,也说明河蟹对 磷的需求量较大。

关于河蟹对其余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营养生理及相互关系未见报道。还需进一步研究。

5 维生素需要

维生素是维持甲壳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营养素。实际上河蟹对维生素需求量受种类、发育阶 段、饲料组成和品质、环境因素以及营养素间的相互关系等影响,较难准确地确定。

有关这方面报道极少。有资料表明,饲料中添加 VB110mg/kg,VB220mg/kg,VB620mg/kg,VE40mg/kg,VA2500IU,VD250IU,VC100mg/kg,肌醇100mg/kg, 生物素0.1mg/kg,胆固醇250mg/kg,氯化胆100mg/kg。以增重为指标,比对照组增重大。林仕梅 等(2000)采用L9(3的4次方)正交设计法,配制9种不同VC、VE、肌醇、胆碱水平的配合饲料喂 养中华绒螯蟹,测定蟹体的增重。试验结果表明,VC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最大。中华绒螯蟹 配合饲料中VC的适宜最为100mg/kg,VE为45mg/kg,胆碱为400mg/kg。

总之,蟹的营养学研究和饲料开发滞后。轮虫、丰年虫是育苗应采用的优质饲料,但有些育苗单 位考虑到减少投入,用蛋黄、鱼糜等作饵料,造成育昔水败坏,而且不能满足其营养要求,是得 不偿失的,应该大力推广使用优质的饲料。除了增加轮虫、丰年虫的生产供应外,要积极开发在 水中稳定性强的高质量人工微颗粒饲料,以满足大规模育苗的需要;成蟹的营养需求亦需进一步 深入研究,分阶段开发和推广各种优质的蟹全价配合饲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蟹类 成活率 其它
上一篇 : 鲍的人工养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