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中国有着18000公里的海岸线,而鲍鱼的年产量才几十吨,是日本产量的二百分之一。大连地区水清流大,海藻丰富,是我国著名的皱纹盘鲍产地。但仅靠天然资源,产量很低,每年不过几吨,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而要开展人工养殖,首先要解决的是需要大量的苗种。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新中国贝类学家,张国范下决心每平方米至少育出5000头苗,这是前人从来没有搞过的!

  鲍鱼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一切活动都在夜间进行。每天晚上,张国范带着他的课题组人员一起检查130个育苗池,要用3个多小时,在池边两眼盯着那米粒一样小的鲍鱼,仔细观察它们活动范围和变化。如生活规律发生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因为稍有疏忽,就会带来损失。为了进一步改良养殖鲍的种质基础,张国范研究员等将国家863计划项目“皱纹盘鲍杂交杂种优势的产业化”作为重点进行深入系统研究,采用遗传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皱纹盘鲍新品种,并在皱纹盘鲍杂交及杂种优势的产业化应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促进我国鲍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张国范研究员的主持下,在大连水产研究所、山东西霞口水产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协作下,该项研究创立了科学简便的杂种优势利用的单侧定向杂交技术;获得杂种优势明显、性状稳定的中国渤海—日本岩手宫城群体皱纹盘鲍杂交组合。杂交鲍苗种培育期间壳长、壳宽和体重生长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17.98%%、22.07%和61.93%,成活率提高了1.8倍;养成期间成活率达到85~92%,较常规苗种提高40~50%,养殖周期较常规苗种缩短了1/3;杂交鲍养成亩产650~700kg。在国际上首次将皱纹盘鲍种内杂交和杂种优势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创建了杂交鲍苗种培育和海区养成的技术工艺。杂交及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是杂交鲍高效养殖的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出的国家级新品种“大连1号”杂交鲍已经成为鲍鱼养殖产业的名牌,直接促进了我国鲍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扬起新型蓝色产业的风帆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已发展成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产业,但不恰当的养殖方式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也严重制约和危及了产业自身的发展。

  张国范告诉记者,通过“菲律宾蛤仔健康苗种培育的高效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对技术的优势集成,实现了贝类资源由自然化向人工化的转变,并由此建立了一种新型产业。针对如何建立环境友好的健康养殖体系,该项目使海水养殖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高效的新型绿色产业,实现养殖和环保双赢,实现我国海水养殖业一次质的飞跃。

  随着我国生态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我国海岸带将越来越多的从经济型变成生态型、生活型海岸,因此,我国海水养殖产业不可能单从养殖规模和数量上做文章,而寄希望于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优势,发展皱纹盘鲍等优良海水养殖苗种产业,建设现代化、大规模的育苗基地,使海水养殖苗种业成为我国新的海洋养殖支柱产业。

  张国范研究员在贝类养殖生物学、海洋渔业遗传学和贝类育种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标志着我国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新型蓝色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张国范作为主要完成人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魁蚶人工育苗和养成”产生的经济效益逾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海洋渔业遗传学方面,他研究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的遗传结构和变异,为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在养殖贝类育种生物技术方面,重点以皱纹盘鲍研究了三倍体的诱导方法和检测方法,即三倍体的养殖技术,推动了我国贝类三倍体的研究和技术推广。近些年来,他主要开展了贝类的杂交和选择试验研究,杂交育种选择育种和标记辅助育种等。构建了贝类育种模式,培育出具有明显经济性状优势的“大连1号”杂交鲍新品种和“中科红”海湾扇贝新品系,这两个新产品都已在产业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贝类 杂种优势 海洋 生物技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