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草鱼养殖技术

豫西地区一龄草鱼鱼种培育成活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豫西地区群众对草鱼消费的增加,大规格草鱼鱼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为了提高草鱼鱼种的单产,养殖户普遍采用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的池塘集约化养殖模式,从整个养殖情况来看,前期草鱼鱼种生长速度较快,但在养殖中后期开始发病,草鱼肝胆性疾病比较普遍,且常常与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等并发,死亡率较高。通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笔者就影响豫西地区一龄草鱼鱼种成活率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影响一龄草鱼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

    1.草鱼鱼种的投放密度过大。许多养殖户盲目追求产量和效益,随意加大投放密度。豫西地区草鱼鱼种投放密度一般在12000尾/亩~15000尾/亩,有的甚至超过20000尾/亩。由于投放密度过大,在养殖中后期,随着池塘鱼类负载量的加大以及饲料投喂量的增加,水质难以控制,容易老化、恶化。由于水体环境不良,氨态氮、亚们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导致草鱼出血病、烂鳃病等疾病的发生。

    2.投喂的饲料不符合草鱼鱼种的营养需求。首先,草鱼鱼种的饲料配方不合理,目前豫西地区草鱼鱼种的培育主要借鉴鲤鱼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绝大部分养殖户直接采用鲤鱼配方饲料投喂草鱼或者略有改动。有关研究表明,草鱼鱼种与鲤鱼鱼种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物等主要营养的需求有较大的差别,鲤鱼鱼种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32%~35%,脂肪含量4%~15%,碳水化合物含量30%~40%,而草鱼鱼种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25%~30%,脂肪含量3%~8%,碳水化合物含量可达40%以上。从整体上看,一龄草鱼鱼种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脂肪等的需求较鲤鱼鱼种低,而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较高。在草鱼整个养殖期内,全程投喂高蛋白质的鲤鱼饲料往往导致鱼类营养性疾病(如脂肪肝、肝脏变性等)的发生。其次,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不足,一龄草鱼在池塘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受密度、环境条件、生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对维生素的需求量显著提高,如果长期不能满足其需要则会引发各种疾病,如饲料中氯化胆碱的含量不足时很容易引起草鱼鱼种脂肪肝病的发生。尤其是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不能在体内贮存,需要不断地从饲料中供给。饲料中仅添加普通的鲤鱼预混料,其维生素含量明显不足。

    3.饲料投喂不科学。许多养殖户错误地认为,颗粒饲料的投喂量越大越好,忽视了草鱼自身的生活习性和其发病规律,结果往往是养殖前期草鱼的生长速度很快,但在草鱼的食性转化期、8月~9月鱼病高发期鱼病暴发。由于发病势头较猛,~邑多为并发症,在短时间内难以用药物控制病情,死亡率较高。

    4.防病措施不合理。有的养殖户防病意识较差,往往被养殖前期草鱼鱼种摄食良好、生长较快所麻痹,而忽视了正常的鱼病预防工作。一旦发病再采取措施,为时已晚。有的养殖户过分依赖、相信药物的作用,而忽视了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的根本作用以及药物的科学使用。在养殖过程中,唯恐草鱼发病,几乎每天都在使用不同的药物,特别是一些内服抗菌药物已经到了滥用的地步。由于用药过多,不仅导致病原体产生强烈的抗药性,也对草鱼鱼种的内脏器官(如肝、肾、脾脏等)造成严重的损伤,使草鱼自身的消化、解毒、抗病能力大大下降。不科学的用药,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反而更容易引发疾病,常常事倍功半。

    二、提高草鱼鱼种养殖成活率的应对措施

    一龄草鱼鱼种的生长对水体环境要求较高,尤其是在池塘集约化养殖条件下,草鱼鱼种的投放密度较大,非常容易发病。要获得较高的养殖成活率,必须从养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抓好防治鱼病的工作,提倡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

    1.清塘消毒。对开展草鱼鱼种培育的池塘,一定要进行清淤,池底淤泥一般不要超过15cm厚。最好用生石灰带水消毒,生石灰用量在250kg/亩以上。在上个养殖季节已经发生过草鱼出血病的池塘,最好不再使用。

    2.鱼种投放消毒。尽量投放体质健壮、规格一致、来源可靠的草鱼鱼种,但在投放时还要用聚维酮碘浸洗鱼种15分钟~20分钟,有条件者可用草鱼专用疫苗进行浸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鱼 饲料 鲤鱼 成活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