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强身的功效。多为鲜食、清炖,也有烟熏干制成风味独特的“香鱼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尤其是在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日本、东南亚更被誉为“河鱼之王”而备受青睐。
近年来,由于江川水利设施增多和工业废水污染以及酷捕等诸多原因对香鱼生态环境的影响,致使香鱼资源日趋衰退,香鱼已成为濒危品种,因此,发展香鱼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香鱼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具有适应性强、食物链短、生长快、周期短、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既可作为水库、湖泊和溪流的增养殖对象,又可在池塘和网箱中进行陆封养殖。
香鱼的生物学特征形态特点香鱼体细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口大眼小,体上部呈青黄色,背缘苍黑,而侧及腹部银白色,身披细小鳞片,各鳍无硬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腹鳍的上方有一黄色斑。因其背脊上长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能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而得名。
栖息习性香鱼属亚冷水性鱼类。喜栖息于水清流急的山涧溪流之中,以粘附在岩石沙粒上的底栖藻类为食。香鱼生性娇贵,对环境相当挑剔,在其生活的水域里稍有污染便难以生存,甚至死亡。其耐温范围较广,水温3~26℃都能存活,最适水温为15~25℃。香鱼有陆封型和溯河型两种类型,溯河型种类每年深秋时节,将要“临产”的香鱼,纷纷集结在浅滩处“生儿育女”,繁殖后代。香鱼产卵后,体质衰弱,大多死亡,它的生命短暂,只有1年寿命,故又有“年鱼”之称。香鱼性贪食,常奋不顾身地在急流中追逐猎物。翌年春天,当水温上升到10~15℃时,在海里越冬的幼鱼,便由海口进入溪流中生活,为了索食,成群结队的香鱼顶着急流向上游挺进。到了繁殖季节香鱼又游向中下游产卵场。香鱼在秋季产卵孵化后,幼鱼很快溯河洄游至海中越冬。
食性香鱼是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香鱼摄食时间多在白天,而夜间不摄食,其一生中食性转化可分为3个阶段。以浙江省宁海县凫溪香鱼为例,开口摄食后至体长15毫米的幼鱼完全摄食浮游动物,如桡足类卵、轮虫、桡足类、贝类的幼体等;体长45~70毫米时能摄食大型浮游动物,如鳃足类、端足类、贝类的幼体等;成鱼主要刮食河底石砾上的底栖藻类,如硅藻、蓝藻及绿藻等。
繁殖习性香鱼一年达性成熟,成鱼大多集中在与海相通的溪流中下游浅滩石砾处产卵,产卵场水温上限为22℃,下限为14℃。产卵期以地区而异。我国北方地区多集中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浙江地区多集中在10月~11月份。产卵时间从傍晚到黎明,其中以傍晚最盛。卵规格一般为600粒/克~700粒/克,为沉性,且具较强的粘性,内富含油球。在盐度为15‰,孵化水温为16.5℃~18℃时,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7~10小时左右。
池塘养殖池塘建造香鱼养殖池应选择在水源充沛、有动力用电、交通方便、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值6.5~7.8、无污染源排放的溪流、江河和水库附近。
饲养池以圆形或椭圆形为好,池塘的面积以80~100平方米为好。每口池塘都要设置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子呈锅形,池底向中央排水口略倾斜,保持1/10~1/15的倾斜度。高密度集约化精养池应用混凝土建成,便于控制水质和投饵管理。池底应铺以含有大量卵石的砂砾为好,亦可全部采用水泥池,这样易于附生天然硅藻,增添香鱼特有的清香味。进水口开在池底中央,并由池底埋管排出。为防止逃鱼,排水口应设置拦鱼网,水面至堤面应保留30厘米的距离,以防鱼类跃出。池中水位中心为1~1.2米,池边水位深以0.6~0.8米为宜。
鱼苗放养鱼苗体长一般以3~4厘米为宜。放养季节,浙江宁波地区每年2月份开始分批放苗,最迟应于4月份结束。鱼苗放养密度依水量、水温等变化而异。长方形池放养苗种为100~300尾/每平方米,圆形池为200~400尾/平方米,这些水池除采用流水式集约化养殖外,必须日夜开动增氧机,不断增氧,才能保证鱼苗的成活率。
鱼苗入池之前,需先进行药浴消毒,以防细菌带入鱼池。
饲料投喂香鱼在天然环境中以摄食底栖藻类为主;在人工饲养时,对铜料的适应性较广,如糠虾、鱼粉、蚕蛹、螺蛳肉、切碎的鲜杂鱼虾及麦粉、马铃薯、黄豆、米糠、青菜等都喜食。幼苗期可用肥水繁殖浮游生物供其摄食;当鱼体达到50克以上可以投成鳗饲料,并搭配20%~30%的青饲料。投喂掌握多餐少量为原则,日投喂量为鱼池鱼体总重量的4%左右,分3~4次/日投喂。由于香鱼有争食习性,因此投饵要注意均匀,使每条香鱼都能吃到,使鱼体规格长得调匀整齐。使用配合饲料,应先用清水浸泡20分钟左右,待变软后再使用,效果更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3/2009-08-26/3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