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鱼病防治

大黄鱼养殖中常见疾病的防治


    本尼登虫病

    [病因]本尼登虫寄生而发病。

    [症状]本尼登虫常寄生在大黄鱼、黄鳍鲷、真鲷、黑鲷、石斑鱼等海水鱼的体表各处,尤其是背部的前半段较多。本尼登虫在鱼体上寄生时,鱼在水中焦躁不安,不断狂游,在网或池壁上摩擦,虫体后固着盘的大小钩将表皮撕破,体表受伤发炎,分泌大量粘液,严重时贫血、消瘦、体表局部或大面积溃疡或出现烂颌、烂尾等并发症。

    [治疗]

    方法一:用淡水浸浴,在水温10-20℃浸洗15-20分钟,水温20-25℃浸洗10-15分钟,水温25℃以上浸洗5-10分钟,此方法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鱼体易受伤,病情严重时会造成鱼大量死亡,且受伤的鱼浸泡后易并发烂颌烂尾病。可在浸洗后每个网箱用“富氯1型”一片挂袋,杀灭水中病菌,预防伤口感染,同时内服“鱼健康1号-2000”,添加量为2%。

    方法二:敌百虫挂袋,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敌百虫挂袋,但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敌百虫浓度不易掌握,浓度太大易造成鱼体中毒死亡,浓度太小又杀灭不了本尼登虫,在夏季高温季节最易发生中毒死亡事故。

    方法三:“鱼虫清2号”挂袋,可驱除鱼体上的本尼登虫,一周后再在每个网箱挂一片“富氯1型”片剂,可治疗烂皮、烂尾并发症,并发症严重时可同时内服“鱼健康1号-2000”。此方法比前两种方法更为安全、可靠、省力、省事,驱虫效果更好。其它蠕虫类如锚首虫、三代虫等引起的鱼病也可采用此方法治疗。
    
    白点病(刺激隐核虫病)

    [病因]由鱼体寄生刺激隐核虫而引发疾病。

    [症状]主要寄生在大黄鱼的体表、鳃等处,鱼体布满肉眼可见的小白点,俗称白点病,虫体多时可引起呼吸困难、烂鳃、烂皮,病鱼漂浮水面,可引起成批死亡,对苗种危害尤为严重,特别是苗种培育阶段更易感染。

    [预防]

    1.放养密度不宜过大;2.定期对育苗池消毒,网箱可用“富氯1型”挂袋。

    [治疗]福尔马林15-20ppm药浴,药浴12小时换水;换水后可内服2%的“鱼健康1号”或“鱼健康1号-2000”,以防继发性感染;同时配合“富氯1型”挂袋,以消毒水体。
    
    车轮虫病

    [病因]车轮虫大量寄生引起的。

    [症状]寄生部位为鱼体表及鳍、鳃等处,尤以鳃更为普遍和严重,虫体以附着盘附着在鳃丝及体表,不断转动,虫体的齿钩能使鳃上皮组织脱落、增生、粘液分泌过多,呼吸障碍,甚至烂鳃,摄食逐渐减少,消瘦,以至导致死亡。

    [治疗]

    1.用25ppm福尔马林药浴处理病鱼15-20分钟。

    2.可用“鱼虫清2号-2000”0.4-0.5ppm浸泡15-20分钟或用0.15-0.2ppm泼洒。

    3.以上任一方法处理后,配合使用“富氯1型”挂袋,同时内服“鱼健康1号-2000”,可治疗或预防断发性感染。
    
    弧菌病

    [病因]感染鳗弧菌引起。

    [症状]主要特征为鱼体体现形成溃疡。发病早期下颌、尾柄发红,严重时下颌溃烂缺损,尾柄溃疡深至肌肉,尾鳍溃烂。

    [预防]每个网箱用“富氯1型”1片挂袋,以杀灭水中病菌,两周一次,平时可在饲料中添加“海水鱼多维”和“水产专用Vc”以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治疗]每个网箱用“富氯1型”1片挂袋,同时内服“鱼健康1号”或“鱼健康1号-2000”,按说明书的用量用药。
    
    细菌性肠炎病

    [病因]

    1.由多种嗜水气单胞菌等感染而引起疾病暴发。

    2.冰鲜鱼在储存过程中蛋白质会分解产生组织胺,与游离的赖氨酸结合产生“糜烂素”造成肠道溃疡,糜烂。

    [病症]病鱼离群独游,鱼体发黑,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摄食,剖开肠管,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在肠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道因淤血呈紫红色,肠壁弹性较差,肠内有大量的淡黄色粘液,肛门红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敌百虫 连续 大黄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